《诗.魏风.葛屦》:“要之襋之,好人服之。”高亨注:“要,读为腰,用为动词,即缝裙子的腰。襋,底襟,用为动词,即缝裙子的底襟。”后以“要襋”指好衣服。宋苏轼《闻公择过云龙张山人》诗:“山人乐此耳,寂寞
参见:哀家梨主谓 个大味美的哀梨被蒸了吃。比喻不知好坏将好东西用得不恰当。南朝梁·刘孝标注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桓南郡(玄)每见人不快,辄嗔云:‘君得哀家梨,当复不烝食不?”刘峻注:“旧语秣陵有哀仲家
源见“湘妃竹”。供奉湘水神的庙宇。在洞庭湖 君山上。《史记.秦始皇本纪》:“〔始皇〕浮江,至湘山祠,逢大风,几不得渡。”【词语湘山祠】 汉语大词典:湘山祠
礼:礼貌。 遇事讲究礼貌,是不会被人责怪的。语出《文明小史》二回:“我今日的一番举动,岂不成了蛇足么?好在礼多人不怪,现在里头尚且十分迁就他们,何况我呢?”《官场现形记》三一回:“他们做京官的是不好
纤( ㄒㄧㄢ xiān ):细微。悉:详尽。 意谓极其细致周详。语出《汉书.食货志》:“古之治天下,至孅至悉也。”(孅:通“纤”。)宋.宋庠《元宪集.蚕说》:“至纤至悉,衣被万物。女子无贵贱,皆尽
《庄子.天下》:“大同而与小同异,此谓之小同异;万物毕同毕异,此谓之大同异。”后以“大同小异”指事物大体相同略有差异。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.宋云惠生使西域》:“西胡风俗,大同小异。”并列 大体一样,
剜:挖。 为了医好眼前的毒疮,却挖去了心头上的肉。 比喻用有害的手段救眼前之急,结果造成更大的损害。语出唐.聂夷中《伤田家》:“二月卖新丝,五月粜新谷。医得眼前疮,剜却心头肉。”元.无名氏《陈州粜
同“吐哺握发”。唐韩愈《后廿九日复上书》:“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捉发,亦宜引而进之,察其所以而去就之,不宜默默而已也。”见“吐哺握发”。唐·韩愈《后廿九日复上书》:“今虽不能如周公~,亦宜引而进之,察其
原指战士之间相亲相爱。《诗.秦风.无衣》: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。”后多以“同袍”称好友。唐代许浑《晓发天井关寄李师晦》诗:“逢秋正多感,万里别同袍。”
九级浮图:九层宝塔。塔是埋藏佛骨(和尚骨灰)的,旧时认为造塔是积功德的事。比修造一座九层高塔的功德还要大。常用于表示对人十分感激。《醒世恒言.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奴是好人家儿女,误落风尘。倘得姨娘主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