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

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

忠臣一定要到孝子的家门寻访。 古时认为能对父母尽孝的人才能对国君尽忠。语出《后汉书.韦彪传》:“孔子曰:‘事亲孝,故忠可移于君,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。’”李贤注:“《孝经纬》之文也。”《宋书.文九王传.建平宣简王宏》:“臣闻求忠臣于孝子之门,安有孝如王而不忠者乎?”《资治通鉴.晋纪.孝武帝太元十年》:“慕容麟攻王兖于博陵。兖临城数之曰:‘古人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。卿母在城,弃而不顾。不意中州礼义之邦,乃有如卿者也!’”宋.晁冲之《师说代奚世卿作》:“古者求忠臣于孝子之门,则杨君当必以当是大有庸矣。”元.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卷一三:“自古求忠臣于孝子之门,今良桢外有严君,内有贤母,教诲造就之道,有过人者。宜乎在家为孝子而在朝为忠臣也。”明.徐宪忠《吴兴掌故.宦业类》:“晋成帝咸和二年,苏峻据溧阳反,诏以吴兴太守虞潭督三吴等郡诸军事,讨峻,谭母孙氏戒之曰:‘吾闻忠臣出孝子之门,尔当舍生取义,勿以吾老为累。’”


述补 寻求忠臣,必出于孝子的人家里。语出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“彪上议曰:‘伏惟,明诏忧劳百姓,垂恩选举,务得其人。夫国以简贤为务,贤以孝行为首。孔子曰:‘事亲孝,故忠可移于君。’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齐山诗酒

    唐.杜牧《九日齐山登高》诗:“江涵秋影雁初飞,与客携壶上翠微。尘世难逢开口笑,菊花须插满头归。但将酩酊酬佳节,不用登临恨落辉。古往今来只如此,牛山何必独沾衣。”杜牧在唐武宗会昌五年任池州刺史时,和朋友

  • 鼎湖

    源见“乘龙出鼎湖”。指帝王崩逝。《周书.静帝纪》:“先皇晏驾,万国深鼎湖之痛。”亦借指帝王或帝王的葬地。《陈书.沈炯传》:“臣闻乔山难掩,鼎湖之灵可祠。”唐杜甫《行次昭陵》诗:“壮士悲陵邑,幽人拜鼎湖

  • 西风便面

    同“西风扇”。便面,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。指团扇,折扇。宋刘辰翁《满庭芳.和卿帅自寿》词:“趋朝去,西风便面,只手障浮埃。”

  • 夫馀火玉

    唐.苏鹗《杜阳杂编》下:“(唐)武宗皇帝会昌元年,夫馀国贡火玉三斗……火玉色赤,长半寸,上尖下圆,光照数十步,积之可以燃鼎,置之室内,则不复挟纩。”火玉,是一种会发光的美玉,至于“燃鼎”与“取暖”则似

  • 朵云

    源见“韦陟五朵云”。对别人书信的敬称。宋汪洋《回谢王参议启》:“尚稽尺牍之驰,先拜朵云之赐。”【词语朵云】   汉语大词典:朵云

  • 腰缠骑鹤

    同“腰金骑鹤”。清顾翰《买陂塘.题琴坞太守邪溪渔隐图》词:“腰缠骑鹤知无分,要觅钓丝千丈。”

  • 杀生之柄

    《汉书.公孙弘传》:“擅杀生之柄,通壅塞之涂,权轻重之数,论得失之道,使远近情伪必见于上,谓之术。”柄:权力。能够执掌生杀大权,善于疏通壅塞的蔽政与言路,足以权衡轻重缓急,懂得如何为得,如何为失,使得

  • 攀云

    三国魏曹植《苦思行》:“我心何踊跃,思欲攀云追。”本指援引青云而上升,后以此比喻仕宦登进。【词语攀云】   汉语大词典:攀云

  • 凶终隙末

    指朋友之间因相互不知心而极少维持始终。王丹,字仲回,京兆下邽(今陕西渭南东北)人,西汉末,曾为州郡官。王莽时,隐居不仕。东汉初,复征为太子太傅。长期的社会动荡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,交接朋友极其慎重

  • 不肯过江东

    《史记.项羽本纪》:“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。乌江亭长舣(音yǐ,整船靠岸)船待,谓项王曰:‘江东虽小,地方千里,众数十万人,亦足王也。愿大王急渡。今独臣有船,汉军至,无以渡。’项王笑曰:‘天之亡我,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