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点睛

点睛

源见“画龙点睛”。指绘画、文章在关键处能点出要旨,传出神彩。清李渔闲情偶寄.格局》:“犹塑佛者不即开光,画龙者点睛有待。”


点睛”,现在常说成 “画龙点睛”。讲话或写文章,在关键的地方以一两句精辟的话语提示主旨,使之有力地传神达意,便被称为“点睛之笔”或 “画龙点睛”。

张彦远 《历代名画记》卷七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:

梁武帝时,有位画家张僧繇 ( yáo) ,曾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白龙,但均未 “点睛”( 画眼睛) 。人问为何? 他说 “点睛”即飞去。大家谁也不相信,而且认为他的说法很荒诞。在众人的要求下,他给一面墙上的两条龙画上了眼睛。笔一离墙,“雷电破壁,两龙乘云腾去上天”,而另外墙上的两条龙却还在那里。

这个故事,便是 “点睛”一语的由来,而后成为成语 “画龙点睛”。


【词语点睛】   汉语词典:点睛

猜你喜欢

  • 胆大心细

    形容做事果断而又谨慎。出自唐孙思邈(miǎo秒)语。孙思邈(581-682年),京兆华原(今陕西耀县)人。唐代名医。据传他出身农家,幼年体弱多病,遂立志学医,并精通老庄百家学说及佛教经典。21岁时开始

  • 凤垂鸿猷

    南朝宋.刘敬叔《异苑》卷四:“东莞刘穆之字道和,小字道人,世居京口,隆安中凤凰集其庭,相人韦薮谓之曰:‘子必协赞大猷。’”凤凰飞集刘穆之住宅,相者认为这是预兆刘氏将辅佐帝业成功。后用为光大帝业之典。唐

  • 凌波仙子

    源见“洛神”。原指体态轻盈的仙女,后为水仙花的别称。宋黄庭坚《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枚欣然会心为之作咏》诗:“凌波仙子生尘袜,水上轻盈步微目。”【词语凌波仙子】  成语:凌波仙子汉语大词典:凌波仙子

  • 众人皆醉我独醒

    醉、醒:指对政治形势的认识而言。 众人皆浑浑噩噩,惟有自己头脑清醒。语出《楚辞.渔父》:“屈原既放,游于江潭,行吟泽畔,颜色憔悴,形容枯槁。渔父见而问之曰:‘子非三闾大夫与?何故至于斯?’屈原曰:‘

  • 阿滥堆

    《中朝故事》:“骊山多飞禽,名阿滥堆。明皇帝御玉笛,采其声翻为曲子名焉。左右皆传唱之,播于远近,人竟以笛效吹。”鸟名。也是曲名。相传唐代的骊山多飞禽,名叫阿滥堆,唐玄宗采其叫声翻成曲子吹奏。后来许多人

  • 风流张绪

    源见“张绪风流”。形容仪容潇洒俊逸的人。唐韩翃《送张渚赴越州》诗:“风流似张绪,别后见垂杨。”

  • 胸号五车

    源见“五车书”。形容学识丰富。清李渔《闲情偶寄.词曲上》:“吾谓技无大小,贵在能精……否则才夸八斗,胸号五车,为文仅称点鬼之谈,著书惟供覆盖之用,虽多亦奚以为?”

  • 簸秕

    源见“簸之扬之,糠秕在前”。用为出任地方官的谦词。宋 林应炎《嘉定学重修大成殿记》:“以余尝簸秕是邦也,合辞请志岁月。”【词语簸秕】   汉语大词典:簸秕

  • 宋弘之义

    源见“糟糠”。指富不易妻的节操。明王玉峰《焚香记.辞婚》:“下官虽不才,也决非王允之流,颇识宋弘之义。”

  • 海人词

    参见:海沂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