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狡兔三窟

狡兔三窟

狡猾的兔子有三个窝。比喻做事要留有余地。或喻为人狡猾,诡计多端。孟尝君田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,长期担任齐国相国,门下食客多至三千余人。公元前295年,他想派人到他的采邑薛邑收债,一个门客冯谖要求担任这一工作。冯谖至薛后,宣称孟尝君下令将民间欠债全部废除,并当场烧掉所有债券。薛地老百姓对孟尝君非常感激,纷纷高呼万岁。一年后,齐湣王以孟尝君权势过大而免其相位,孟尝君只好回到薛邑。这时,薛邑百姓感孟尝君上年烧券废债之恩,扶老携幼,迎于路旁。冯谖对孟尝君说,狡猾的兔子要有三个窝,才能免于一死;您现在只有薛邑一处靠得住,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,请允许我再给您凿两个窝。孟尝君便给他黄金五百金,车五十辆,让他游说魏国。魏昭王立即以原来的国相为上将军,腾出相位,遣使发币,邀请孟尝君到魏国就职。冯谖一方面预诫孟尝君固辞,同时,又有意将此事在齐国广为宣传。齐湣王听到后,极为害怕,只好以重礼请孟尝君重回齐国。这时,冯谖又替孟尝君出主意,要来齐国先王的祭器,在薛邑建立宗庙。一切完成后,冯谖告诉孟尝君说,三个窝都已挖好了,您可以高枕无忧了。孟尝君担任齐国相国数十年,没有碰到一点儿灾难,都是冯谖替他出主意的缘故。

【出典】:

战国策·齐策》四《齐人有冯谖者》:“后期年,齐王谓孟尝君曰:‘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。’孟尝君就国于薛,未至百里,民扶老携幼,迎君道中。孟尝君顾谓冯谖:‘先生所为文市义者,乃今日见之’。冯谖曰:‘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,今君有一窟,未得高枕而卧也。请为君复凿二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邵九娘》:“汝狡兔三窟,何归为?”


主谓 狡猾的兔子为自身安全设有三个藏身的洞穴。以便于躲避灾祸。比喻人为了安全,做了严密防范的准备。语本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;今君有一窟,未得高枕而卧也,请为君复凿二窟。”《聊斋志异·邵九娘》:“汝~,何归为?”△贬义。多用于写人处事虚假而隐蔽方面。→金蝉脱壳 ↔老蚕作茧。也作“狡兔三穴”、“三窟狡兔”。


【典源】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齐王谓孟尝君曰:‘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。’孟尝君就国于薛,未至百里,民扶老携幼,迎君道中。孟尝君顾谓冯谖:‘先生所为文市义者,乃今日见之。’冯谖曰:‘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。今君有一窟,未得高枕而卧也。请为君复凿二窟。’孟尝君予车五十乘,金五百斤,西游于梁,谓惠王曰:‘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,诸侯先迎之者,富而兵强。’于是,梁王虚上位,以故相为上将军,遣使者,黄金千斤,车百乘,往聘孟尝君。……齐王闻之,君臣恐惧,遣太博赍黄金千斤,文车二驷,服剑一,封书谢孟尝君曰:‘寡人不祥,被于宗庙之祟,沉于谄谀之臣,开罪于君,寡人不足为也。愿君顾先王之宗庙,姑反国统万人乎?’冯谖诫孟尝君曰:‘愿请先王之祭器,立宗庙于薛。’庙成,还报孟尝君:‘三窟已就,君姑高枕为乐矣。’”

【今译】 齐宣王时,孟尝君为相。齐湣王即位后,对孟尝君说:“我不敢让先王的臣子还作我的臣子。”孟尝君只好回到自己的封邑薛地。当离薛地还有百里之远,百姓就扶老携幼地赶来夹道欢迎,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:“你以前烧毁债券为我买来仁义,我今天见到了。”冯谖说:“兔子有三个洞窟才免得一死,现在您只有一处安身之所,千万不能高枕无忧,请让我为您再谋两处。”孟尝君就交给冯谖五十辆车,携金五百斤,往西到魏国去。冯谖对魏惠王说:“如今齐国将孟尝君放逐诸侯,哪个诸侯先迎聘他,哪个诸侯国就一定富足强盛。”于是魏惠王就空出相位,把原来的国相调任为上将军,派遣使者,携黄金千斤,驱一百辆车,前去聘请孟尝君。齐湣王得知,君臣惊恐,马上派太傅给孟尝君送去黄金千斤,驷车两辆,佩剑一柄,并写信谢罪,希望孟尝君返回治理国家。这时,冯谖又为孟尝君划策:“您乘此请求一部先王的祭器,在薛地建立宗庙。”宗庙建成,冯谖回报说:“三处安身之所已经搞好了,您可以高枕无忧了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现避祸求安,多设藏身之所。

【典形】 狡兔计、狡兔求窟、狡兔三穴、狡穴、三窟、三穴、兔藏三窟、兔三窟、夷甫三窟、营三窟、兔窟三分、三窟兔、谋三窟、狡兔窟、狡兔无三窟、失三窟。

【示例】

〔狡兔计〕 清·孙淑《五日吊古》:“文从狡兔计,高枕乐未央。”

〔狡兔求窟〕 清·文廷式《广谪仙怨》:“相臣狡兔求窟,国论伤禽畏弦。”

〔狡兔三穴〕元·揭傒斯《和刘修撰十二辰诗》:“何须入穴求虎子,更学狡兔三穴为?”

〔狡穴〕 宋·范成大《次韵李子永雪中长句》:“犬骄鹰俊马蹄快,狡穴未尽须穷追。”

〔三窟〕 宋·黄庭坚《次韵吉老十小诗》:“藏拙无三窟,谈禅剧七禽。”

〔三穴〕 唐·陈陶《悲哉行》:“狡兔有三穴,人生又何常。”

〔兔藏三窟〕 唐·杜甫《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》:“鹏碍九天须却避,兔藏三窟莫深忧。”

〔兔三窟〕宋·张元干《希道使君见遗古风》:“荣枯过眼海一沤,出处何心兔三窟。”

〔营三窟〕 宋·陆游《秋思》:“迂疏早不营三窟,流落今宁直一钱。”


【词语狡兔三窟】  成语:狡兔三窟汉语词典:狡兔三窟

猜你喜欢

  • 轩鉴

    同“轩辕镜”。鉴,古代称铜制的镜子。宋范仲淹《金在熔赋》:“如令区别妍媸,愿为轩鉴;倘使削平祸乱,请就干将。”【词语轩鉴】   汉语大词典:轩鉴

  • 傧豆

    《诗.小雅.常棣》:“傧尔笾豆,饮酒之饫。兄弟既具,和乐且孺。”傧,陈列;豆,食器。后以“傧豆”表示兄弟友爱和睦。清唐孙华《钱瞿亭舍人挽诗》:“承师奉函席,侍母升轻轩。约束戒僮隶,傧豆洽弟昆。”【词语

  • 輶轩

    汉扬雄《答刘歆书》:“尝闻先代輶轩之使,奏籍之书,皆藏于周秦之室。”輶轩,本指朝廷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,后用为使臣的代称。《新唐书.高季辅传》:“为政之道……正恐巡察岁出,輶轩继轨,而侵渔不息也。”章炳

  • 亲舍云飞

    同“白云亲舍”。元 龚璛《次韵郑佥事送干寿道之慈湖长》:“亲舍云飞千里白,客篷雨涨一川黄。”

  • 昧谷

    传说中太阳西下的地方。《书.尧曲》:“分命和仲,宅西,曰昧谷。”孔安国传:“昧,冥也。日入于谷而天下冥,故曰昧谷。”【词语昧谷】   汉语大词典:昧谷

  • 问字供酒

    源见“载酒问奇字”。谓携酒登门虚心求教。清顾炎武《酬归祚明戴笠王仍》诗:“问字谁供酒,翻书独照藜。”

  • 玺之于涂

    《吕氏春秋.适威》:“故民之于上也,若玺之于涂也,抑之以方则方,抑之以圆则圆。”玺是印玺,涂是印泥,以方印抑印泥便得方,以圆印抑印泥就得圆。这是以印章与印泥的关系比喻君主与人民的关系。涂:泥。

  • 树蒺藜

    参见:树桃李

  • 井管拘墟

    源见“井蛙”。比喻浅陋、片面的见识。清李慈铭《越缦堂读书记.尚书集注音疏》:“巨儒著述,皆有本源,不得以井管拘墟,轻相訾议也。”见“井蛙之见”。清·李慈铭《越缦堂读书记,尚书集注音疏》:“钜儒著述,皆

  • 米船书画

    同“米家书画船”。明李东阳《题徐氏含晖堂》诗:“陶径松菊今古在,米船书画往来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