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相门洒扫”。指以低劣手段干谒权贵谋得官职。明沈德符《野获编.荐主同咨》:“次年楚王妖书诸事起,沈遂为公议所弃……旋以扫门入幕,受指目矣。”
宋张元《雪》诗:“战退玉龙三百万,败鳞残甲满天飞。”后因以“龙甲”喻指雪。元 徐再思《柳营曲.和听雪》曲:“蚕叶纵横,龙甲琮琤,寒粟玉楼生。”【词语龙甲】 汉语大词典:龙甲
同“覆公折足”。《后汉书.李固等传论》:“李固据位持重,以争大义,确乎而不可夺。岂不知守节之触祸,耻夫覆折之伤任也。”【词语覆折】 汉语大词典:覆折
源见“田家荆合”。形容兄弟并茂。前蜀贯休《杜侯行》:“雁影参差入瑞烟,荆花烂熳开仙圃。我闻大中 咸通真令主,相惟大杜兼小杜。”
源见“重九登高”。重九又称重阳。指旧俗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。唐郑谷《漂泊》诗:“黄花催促重阳酒,何处登高望二京?”【词语重阳酒】 汉语大词典:重阳酒
同“瓜田李下”。南朝 陈徐陵《谢儿报坐事付治中启》:“拾金樵路,高士所羞;整冠李下,君子斯慎。”【词语李下】 汉语大词典:李下
楚.屈原《九歌.湘夫人》:“麋何食兮庭中,蛟何为兮水裔。”麋,兽名,似鹿。水裔,水边。屈原诗意是说,麋本当在山林而在庭中,蛟本当在深渊而在水边。这都是君昏国乱而造成的善恶颠倒、处所失当。后因用为咏是非
只是不敢请求罢了。本来是很愿意的。 常用作碍难启齿的愿望一旦实现时的欣慰之语。语出《孟子.公孙丑下》:“孟子致为臣而归。王就见孟子曰:‘前日愿见而不可得,得侍同朝,甚喜;今又弃寡人而归,不识可以继此
比喻谦虚好学,人皆可以为师。这是孔子谈到学习时的一句话。他说,几个人一块走路,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。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,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。【出典】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曰:‘三人行,必有
《孟子.离娄上》:“有不虞之誉,有求全之毁。”后以不虞之誉比喻出乎意料的赞扬。鲁迅《三闲集.我和〈语丝〉的始终》:“老人该受青年的教训,更是进步的好现象,还有什么话可说呢。但是,‘不虞之誉’,也和‘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