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画蛇添足

画蛇添足

比喻做事节外生枝,不但无益,反而坏事。楚怀王时,楚国将领昭阳率楚军伐魏,夺取八座城池,随即移兵攻齐。这时,齐王派陈轸为使者去见昭阳,先向他祝贺战胜魏国之功。而后问他按照楚国法令,打了胜仗,如何升官加爵。昭阳说,官为上柱国,爵为上执珪。陈轸问,比这再大的官是什么?昭阳说,只有令尹了。陈轸说,但是楚国不能设置两个令尹啊!我给你打个比方吧,楚国一个贵族祭祖后,赏赐其家人一壶酒。家人商量说,一壶酒,几个人不够喝,一个人则绰绰有余。我们不如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,谁先画成,谁就喝这壶酒。有个人先画成,端起酒要喝时又说,我还能给蛇画个脚。可是,他的蛇脚还未画成,另一个人已画成了蛇。劈手夺过他的酒壶说,蛇本来没有脚,你怎么能给它画起脚来。便自己喝了那壶酒。那个画蛇添脚的人,反而未喝上酒。现在您率楚军打败了魏国,攻取八城,又想攻打齐国,齐国对您十分畏惧,您的声名已经足够了。再继续打下去,就好象画蛇添足一样,下场是很可怕的。昭阳觉得这些话十分有理,立即撤兵回国去了。

【出典】:

战国策·齐策》二《昭阳为楚伐魏》:“昭阳为楚伐魏,覆军杀将得八城,移兵而攻齐。陈轸为齐王使,见昭阳,再拜贺战胜,起而问:‘楚之法,覆军杀将,其官爵何也?’昭阳曰:‘官为上柱国,爵为上执珪。’陈轸曰:‘异贵于此者何也?’曰:‘唯令尹耳’。陈轸曰:‘令尹贵矣,王非置两令尹也,臣窃为公譬可也?楚有祠者,赐其舍人巵酒。舍人相谓曰:‘数人饮之不足,一人饮之有余。请画地为蛇,先成者饮酒。’一人蛇先成,引酒且饮之,乃左手持厄,右手画蛇,曰:‘吾能为之足。’未成,一人之蛇成,夺其巵曰:‘蛇固无足,子安能为之足,遂饮其酒。为蛇足者,终亡其酒。今君相楚而攻魏,破军杀将得八城,不弱兵,欲攻齐,齐畏公甚,公以是为名亦足矣,官之上非可重也。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,身且死,爵且后归,犹为蛇足也。’昭阳以为然,解军而去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110回:“将军功绩已成,威声大震,可以止矣。今若前进,倘不如意,正如画蛇添足。”


连动 ①比喻做多余的事,弄巧成拙。语本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楚有祠者,赐其舍人卮酒。舍人相谓曰:‘数人饮之不足,一人饮之有余,请画地为蛇,先成者饮酒。’一人蛇先成,引酒且饮之,乃左手持卮,右手画蛇曰:‘吾能为之足。’未成,一人之蛇成,夺其卮曰:‘蛇固无足,子安能为之足?’遂饮其酒。为蛇足者,终亡其酒。”[例]他在“大家”前添了“我们”,老师说,这是一种~的做法。△贬义。多用于形容做法方面。→多此一举 ↔画龙点睛 恰如其分。 也作“画蛇著足”。②比喻杜撰事实,无中生有。《花月痕》51回:“追忆其地,历历在目,奈海山苍苍,海水茫茫。这也是一则事实,并非著书的人,~,为此奇谈。”△贬义。用于指故意骗人的行为。


【典源】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楚有祠者,赐其舍人卮 (zhi)酒。舍人相谓曰:‘数人饮之不足,一个饮之有余。请画地为蛇,先成者饮酒。’一人蛇先成,引酒且饮之,乃左手持卮,右手画蛇,曰:‘吾能为之足。’未成,一人之蛇成,夺其卮曰:‘蛇固无足,子安能为之足?’遂饮其酒。为蛇足者,终亡其酒。”《史记·楚世家》亦载,文大略同。

【今译】 有个楚国贵族,祭祀后赏给手下门客一壶酒。门客们商量说:“这壶酒几个人喝不够,一个人喝有余。那就每人在地上画一条蛇,先画好的喝酒吧。”有个人先画成,拿起酒要喝,他见别人还没画好,就左手持壶,右手持笔说:“我还可以给蛇画上脚呢。”正在画脚时,另一人已画好,夺过酒壶说:“蛇本来没有脚,你怎能给它添上脚呢?”于是就把酒喝了,而添画蛇足的人却没有喝到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做多余的事,反而不恰当,毫无益处。

【典形】 安蛇足、画蛇、画蛇著足、画蛇足、画添蛇、蛇安足、蛇足、添蛇足、安足不成蛇、蛇有足。

【示例】

〔安蛇足〕 唐·韩偓《安贫》:“谋身拙为安蛇足,报国危曾捋虎须。”

〔画蛇〕 明·汤显祖《留别大司马谭公》:“太守只知鸿雁美,将军数奏画蛇功。”

〔画蛇著足〕宋·曾巩《答石秀才月下》:“屠龙破产习已妄,画蛇著足弃未能。”

〔画蛇足〕 宋·苏轼《与叶淳老等同相视新河》之一:“从来自笑画蛇足,此事何殊食鸡肋。”

〔蛇安足〕 宋·陈与义《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》:“身谋共悔蛇安足,理遣须看佛举拳。”

〔蛇足〕 宋·陈与义《某用家弟韵赋绝句》:“万里平生几蛇足,九州何路不羊肠。”

〔添蛇足〕 元·汪元亨《沉醉东风·归田》:“骑虎时捋虎须,画蛇处添蛇足,一任教那般要誉。”


【词语画蛇添足】  成语:画蛇添足汉语词典:画蛇添足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阳有近亲

    《后汉书.刘隆传》:“时诸郡各遣使奏事,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,视之,云:‘颖川、弘农可问,河南、南阳不可问。’帝诘吏由趣,吏不肯服,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。帝怒。时显宗为东海公,年十二……对曰:‘河南帝城,

  • 抗颜

    唐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今之世不闻有师,有辄哗笑之,以为狂人。独韩愈奋不顾流俗,作《师说》,因抗颜而为师。”原谓正色,态度严正,后亦以“抗颜”指为人之师。清黄景仁《赠程生入中》诗:“抗颜已弥载

  • 一语如故

    《左传.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昔叔尚适郑,鬷(zōng)蔑恶,欲观叔向,从使之收器者,而往,立於堂下,一言而善。叔向将饮酒,闻之曰:‘必鬷明也。’下执其手以上,……遂如故知。”郑国鬷蔑面貌丑陋,但是才能颇

  • 泽枯之惠

    《隋书.炀帝纪下》:“恩加泉壤,庶弭穷魂之冤;泽及枯骨,用弘仁者之惠。”后因以“泽枯之惠”谓恩泽施及死去的人,形容深恩。明陈子龙《请假葬亲疏》:“恳乞皇上弘锡类之仁,布泽枯之惠。”

  • 小人儒

    《论语.雍也》:“子谓子夏曰:‘女为君子儒,无为小人儒。’”孔子曾教导他的学生子夏(卜商字),要做一个重道义的君子儒,不要做追求私利的小人儒。唐.孟郊《旅次湘沅有怀灵均》:“名参君子场,行为小人儒。”

  • 珠米桂薪

    源见“食玉炊桂”。形容物价极其昂贵。明归有光《与周澱山》之三:“北地极寒,珠米桂薪,殆不能度日。”【词语珠米桂薪】  成语:珠米桂薪

  • 触通

    同“触类旁通”。清侯方域《与陈定生论诗书》:“当其胜绝,变动难拘,是惟心知其意者,触通而已。”【词语触通】   汉语大词典:触通

  • 画沙

    源见“画沙印泥”。形容书家用笔高妙。元刘祁《归潜志》卷九:“闲闲公以正大九年五月十二日下世,此卷最为暮年手书,故能备钟 张诸体,于屋漏雨、锥画沙之外,别有一种风气,令人爱之而不厌也。”【词语画沙】  

  • 嵇弹绝

    源见“广陵散”。喻挚友去世。明 吴应星《哭陈元静》诗:“嵇弹应已绝,钟听若为孤。”

  • 屈原行吟

    源见“泽畔吟”。借指贬官失意者的吟诵悲叹。清黄景仁《衡山高和赵味辛送余之湖南即以留别》诗:“渔父拿舟入烟水,屈原行吟意未已。千古骚人且如此,我辈升沉偶然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