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

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

见〔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。〕


其他 百足,为马陆之异名。比喻有钱有势者,根基牢固,虽然失败,亦不至立即潦倒没灭。《本草·马陆》:“释名:弘景曰:‘此虫足甚多,寸寸断之,亦便寸行’;故鲁连子云:‘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。’”△描写大家庭衰败。也作“百足不僵”、“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”。


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”用以比喻势力雄厚的集团、家族或个人虽遇困境败落,但一时不易垮台,尚能维持某些兴旺繁荣的假象。

百足之虫”指多足昆虫,如马陆或马蚿,皆俗称 “百足”。

死而不僵”,一般认为是 “死而不硬”,百足之虫死了也不会僵硬。训 “僵”为 “硬”,显然不确。

《说文·人部》: “僵,偃也。”“偃,僵也。”段注: “凡仰仆曰偃,引申为凡仰之称。”因此,“死而不僵”即谓 “死而不仰”、“死而不仆”。也就是 “死而不倒”之意。

为什么 “百足之虫”“死而不倒”呢?

南朝·梁·萧统 《文选·曹冏 ( jiǒnɡ) 〈六代论〉》: “夫泉竭则流涸,根朽则叶枯; 枝繁者荫根,条落者本孤。故语曰: ‘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。’扶之者众也。”因其足多,故死了也不会仆倒,足多可以支撑其身。

典型的事例如 《红楼梦》第二回所言: “古人有云: ‘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。’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,较之平常仕宦之家,到底气象不同。……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,内囊却也尽上来了。”

“外面的架子”犹如虫之 “百足”,喻指贾府当时的各种社会关系。因那些关系还在,所以贾府的败落一时还看不出来。由于 “扶之者众”,故 “死而不僵”。


【词语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】  成语: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汉语词典: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

猜你喜欢

  • 玄女符

    《史记.五帝本纪》:“蚩尤最为暴,莫能伐。”唐.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:“《龙鱼河图》云:‘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,制伏蚩尤,帝因使之主兵,以制八方。”黄帝与蚩尤作战,不能取胜。上天乃遣神女玄女下凡,授

  • 川逝

    源见“逝川”。比喻时光流逝。汉应玚《西狩赋》:“时霜凄而淹野,寒风肃而川逝。”【词语川逝】   汉语大词典:川逝

  • 掷枕

    此典为周世宗纳谏而有所悟事。后周显德元年(954年),并州(治所在今山西太原)刘崇引契丹兵攻打后周。周世宗亲自率兵征伐,双方在高平激战。后周大将樊爱能、何徽与敌兵初交就溃退了。此时赵匡胤与张永德各领牙

  • 剑首炊

    同“剑头炊”。金路铎《汴梁公廨西楼》诗:“蒲宦槐安梦,浮名剑首炊。”【词语剑首炊】   汉语大词典:剑首炊

  • 社结庐山

    源见“莲社”。指晋高僧慧远在庐山倡结莲社的故事。宋吴潜《念奴娇.咏白莲用宝月韵》词:“应念社结庐山,翻嗤靖节,底事攒眉苦?”

  • 羽翮飞肉

    把羽毛集合成翅膀,鸟就可以使它的身体飞翔起来,借以说微细的力量只要能聚集起来,也就很可观了。《汉书.景十三王传》:“丛轻折轴,羽翮飞肉。”主谓 翮,鸟羽的茎状部分,引申为鸟的翅膀。羽毛虽轻,集许多羽毛

  • 践䟭

    同“践阼”。《隶释.汉山阳太守祝睦后碑》:“乡党逡逡,朝廷便便,践䟭州郡,阶究右坐。”洪适释:“䟭即阼字。”

  • 倚门恋

    同“倚门倚闾”。唐赵嘏《洛中逢卢郢石归觐》诗:“不堪俱失意,相送出东周。缘切倚门恋,倍添为客愁。”

  • 乐不可支

    支,支撑,形容快乐到了极点。张堪,字君游,南阳宛(今河南南阳)人。光武帝时,先后任蜀郡太守、渔阳太守等职。为官清廉,下属官员、百姓对他都十分拥护。在任渔阳太守期间,有一次匈奴曾以万骑入袭内地。张堪有勇

  • 新缣

    《玉台新咏》卷一《古诗八首》其一:“上山采蘼芜,下山逢故夫。长跪问故夫,新人复何如?新人虽言好,未若故人姝。颜色类相似,手爪不相如。新人从门入,故人从閤去。新人工织缣,故人工织素。织缣日一匹,织素五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