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盛气凌人

盛气凌人

形容以骄横的气焰对待他人。公元前266年,赵惠文王死,赵孝成王即位。因为年轻,由其母赵太后主持政事。这时,秦国乘赵国之危,发兵攻赵。赵国被迫向齐国求救。齐国提出,必须以赵太后的幼子长安君作为人质,齐国才肯出兵。赵太后不肯,大臣纷纷进谏。赵太后公开对臣下宣称,有再在我面前提出让长安君作人质的,我这个老婆子一定要往他脸上吐唾沫,把他轰出去。这时,一名名叫触龙的官员要见太后,太后正在火头上,便气呼呼地让他进来。开始时触龙并不提让长安君为质之语,而是叙长道短,待其平静下来后,才提出爱护子女,应当为其计深远。一席话,说得赵太后口服心服,立刻下令让长安君到齐国为质,从而换得齐国出兵救赵,挽救了赵国。

【出典】:

战国策·赵策》四《赵太后新用事》:“赵太后新用事,秦急攻之。赵氏求救于齐。齐曰:‘必以长安君为质,兵乃出。’太后不肯,大臣强谏。太后明谓左右:‘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,老妇必唾其面。’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。太后盛气而揖之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宋·朱熹《朱子全书·学五·教人》:“凡事谦恭,不得尚气凌人,自取耻辱。” 清·曾国藩《家书》:“今日我以盛气凌人,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。”


主谓 凌,欺负。以骄横的气势欺负人;以威严的气势压人。王任重《来一个打鬼运动》:“~不对,但必须盛气凌鬼。”△贬义。用于人品方面。→咄咄逼人↔虚己受人 虚怀若谷。 也作“盛气临人”。


【词语盛气凌人】  成语:盛气凌人汉语词典:盛气凌人

猜你喜欢

  • 燕巢飞幕

    同“燕巢于幕”。《文选.丘迟〈与陈伯之书〉》:“〔北虏〕方当系颈蛮邸,悬首藁街,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,燕巢于飞幕之上,不亦惑乎?”吕延济注:“言魏朝夕将破,而将军居之,亦同鱼燕之危。”见“燕巢于幕”。

  • 敝裘

    源见“季子貂敝”。谓奔波劳碌以致衣服破败,生活困顿。唐李白《赠友人》诗之三:“敝裘耻妻嫂,长剑托交亲。”【词语敝裘】   汉语大词典:敝裘

  • 弘演肝

    同“弘演纳肝”。清王夫之《为晋宁诸子说春秋》诗:“荥泽弘演肝,伊川辛有泪。”【词语弘演肝】   汉语大词典:弘演肝

  • 绍述之政

    宋神宗时,王安石为相,创行新法,不久废除。后哲宗时,章惇入相,复行王安石新法,历史上称为“绍述之政”。绍述:续承。哲宗亲政,次年改年号为绍圣,表示“绍述”神宗的新法。见《宋史纪事本末.卷四十六.绍述》

  • 污丞相茵

    源见“醉吐相茵”。因醉吐使丞相车垫子留下污秽。比喻冒犯大官。清宋琬《金太傅高中赏牡丹》诗:“欲扫朱门依幸舍,醉归恐污丞相茵。”

  • 字字看来皆是血,十年辛苦不寻常

    形容著书作文的艰辛。语出清.曹雪芹《题〈红楼梦〉》:“字字看来皆是血,十年辛苦不寻常。”《十年辛苦不寻常》(《人民日报》1985年3月23日):“《汉语大字典》初稿打印本高达二米二,这是几百位编写者十

  • 季彦领袖

    《世说新语.赏誉》:“谚曰:‘后来领袖有裴季。’”南朝.梁.刘孝标注引虞预《晋书》:“秀字季彦,河东闻喜人,父潜,魏太常。秀有风操,八岁能著文,叔父徽,有声名。秀年十余岁,有宾客诣徽,出则过秀,时人为

  • 曲突

    同“曲突徙薪”。三国 魏应璩《百一诗》:“曲突不见宾,焦烂为上客。”宋王安石《吴正肃公挽辞》之二:“曲突非无验,方穿有不行。”【词语曲突】   汉语大词典:曲突

  • 孟公瓜葛

    源见“陈公投辖”。指情真意笃的朋友交往。陈遵,字孟公。宋辛弃疾《贺新郎.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》词:“似而今,元龙臭味,孟公瓜葛。”

  • 四面吴歌

    清.谷应泰《明史纪事本末》卷十六《燕王起兵》:“时围寨久,寨军多南人,天寒衣薄,会夜霜月,燕王令四面皆吴歌,南军闻之,多泪下,有潜下寨降者。”这是明初燕王朱棣与建文帝争夺帝位的“靖难之役”中所发生的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