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景阳妆”。谓早起梳妆的信号。唐李贺《追赋画江潭苑》诗之四:“今朝画眉早,不待景阳钟。”唐刘邺《待漏院吟》诗:“闲听景阳钟尽后,两莺飞上万年枝。”【词语景阳钟】 汉语大词典:景阳钟
源见“刘阮天台”。指阮肇,借指情郎。唐刘长卿《过白鹤观寻岑秀才不遇》诗:“应向桃源里,教他唤阮郎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.传歌》:“配他公子千金体,年年不放阮郎归,买宅桃叶春水。”【词语阮郎】 汉语大
《左传.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《诗》曰:‘采葑采菲,无以下体。’君取节焉可也。”杜预注:“葑菲之菜,上善下恶,食之者不以其恶而弃其善,言可取其善节。”后因以“节取”指择善而取。明唐顺之《与陈苏山职方书》:
源见“萱草忘忧”。本谓种植萱草,借指排遣忧愁。南朝 宋鲍照《代贫贱苦愁行》:“空庭惭树萱,药饵愧过客。”唐李白《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》诗:“托阴当树李,忘忧当树萱。”【词语树萱】 汉语大词典:树
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排调》:“郝隆为桓公南蛮参军,三月三日会作诗,不能者罚酒三升,隆初以不能受罚,既饮,揽笔便作一句云:‘娵隅跃清池。’桓问:‘娵隅是何物?’答曰:‘蛮名鱼为娵隅。’桓公曰:‘作
同“鳌戴三山”。元 大䜣《送何彦敬赴山东宪幕》诗:“霆奔群蛰奋,鳌负五山浮。”
《文选.郭璞〈江赋〉》:“璅蛣腹蟹,水母目虾。”李善注:“《南越志》:‘璅蛣,长寸余,大者长二三寸,腹中有蟹子,如榆荚,合体共生,俱为蛣取食。’又曰:‘海岸间颇有水母,东海谓之䖳,正白,蒙蒙如沫,生物
《梁书.羊侃传》:“侃性豪侈,善音律,自造《采莲》、《棹歌》两曲,甚有新致……儛人张净琬,腰围一尺六寸,时人咸推能掌中儛。”后以“静婉”泛称能歌善舞者。唐唐彦谦《汉代》诗:“艳词传静婉,新曲定娇娆。”
源见“取青拾紫”。谓获取高官显位。《歧路灯》五二回:“况你颇有聪明,实指望掇青拾紫,我问你,至今功名如何?”并列 青、紫,汉时公卿所佩或青或紫的绶带。指获取官位。《歧路灯》52回:“况你颇有聪明,实指
见“恺悌君子”。《诗经·小雅·青蝇》:“~,无信谗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