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左传.僖公三三年》:“文公以为下军大夫。反自箕,襄公以三命,命先且居将中军,以再命,命先茅之县赏胥臣,曰:‘举郤缺,子之功也。’……”晋文公采纳胥臣的建议,虽郤缺父亲有罪,而仍重用郤缺,任命他为下军
源见“藩垣”。谓连城以卫国。《后汉书.刘虞公孙瓒陶谦传赞》:“襄贲励德,维城燕北。仁能洽下,忠以卫国。”《旧唐书.昭宗纪上》:“丙辰,韩建上表,请封拜皇太子、亲王,以为维城之计。”亦借指皇子或皇室宗族
同“骂坐”。清蒲松龄《灌仲孺论》:“独是粗莽骂座,识者短其无术。”高旭《海上怀陈去病》诗:“骂座非关灌夫醉,哀时须识步兵狂。”【词语骂座】 汉语大词典:骂座
源见“探骊得珠”。泛指奇珍异宝。唐崔日用《奉和圣制龙池篇》:“岸上䒠茸五花树,波中的皪千金珠。”
源见“金屋藏娇”。谓女子得专宠。宋文同《王昭君》诗之二:“绝艳生殊域,芳年入内庭。谁知金屋宠,只是信丹青。”【词语金屋宠】 汉语大词典:金屋宠
源见“老蚌生珠”。多指老而得子。清姚鼐《香亭得雄于其去岁所失小郎有再生之征一诗为贺兼以识异》:“金环乘穴真堪信,老蚌珠胎倍可欣。”见“老蚌生珠”。清·姚鼐《香亭得雄于其去岁所失小郎有再生之征一诗为贺兼
战国秦.商鞅《商君书.修权》:“谚曰:‘蠹(dù蛀虫)众木折,隙大墙坏。’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,则下离上。下离上者,国之隙也。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,此民之蠹也。故有隙蠹而不亡者,天下鲜矣。”商鞅以蛀
《老子》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指人知道满足,就不会因需求过度而受到侮辱;能够知道适可而止,就不会因过度贪求而遭遇危险。后因以“知足不辱知止不殆”为知足不受辱,知度不遭险之典故。宋.苏轼《
同“半刺”。宋吴儆《次徐令韵》:“贰车漫说半刺史,多稼惟欣大有年。”
源见“李膺门”。借指高士、贤者之门。唐王勃《秋晚入洛毕公之宅》诗:“高扃向术,似元礼之龙门;甲第临衢,有当时之驿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