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矛头淅米

矛头淅米

同“矛炊剑淅”。宋陆游《秋来瘦甚而益健戏作》诗:“矛头淅米谁能食,甑里生尘却自奇。”


【典源】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桓南郡(玄) 与殷荆州 (仲堪) 语次,因共作了语。顾恺之曰:‘火烧平原无遗燎。’桓曰:‘白布缠棺竖旒旐(liuzhao)。’殷曰:‘投鱼深渊放飞鸟。’次复作危语。桓曰:‘矛头淅米剑头炊。’殷曰:‘百岁老翁攀枯枝。”顾 (恺之) 曰:‘井上辘轳卧婴儿。’殷有一参军在坐,云:‘盲人骑瞎马,夜半临深池。’” 《晋书·顾恺之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晋代桓玄、殷仲堪等人在一起戏言,先说事到尽头之语,接着又说危险至极之语。桓玄说:“在矛头淘米在剑头做饭。”殷仲堪说:“百岁老翁攀着枯枝。”顾恺之说:“水井辘轳上躺一婴儿。”当时殷仲堪的一位参军也在座,说:“盲人骑瞎马,夜半临深池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处境极端危险。

【典形】 参军谈瞎马、道险卧樚栌、剑米危饮、剑头饮、矛头淅米、淅米向矛头、险句矛头、夜半深池、矛头岂容淅。

【示例】

〔参军谈瞎马〕 宋·陈与义 《目疾》:“不怪参军谈瞎马,但妨中散送飞鸿。”

〔道险卧樚栌〕 北周·庾信《和张侍中述怀》:“道险卧樚栌,身危累素壳。”

〔剑米危炊〕 宋·苏轼《迁居临皋亭》:“剑米有危炊,针毡无稳坐。”

〔剑头炊〕 宋·黄庭坚《次韵奉送公定》:“脱身天禄阁,危于剑头炊。”

〔矛头淅米〕 宋·陆游《秋来瘦甚而益健戏作》:“矛头淅米谁能食,甑里生尘却自奇。”

〔淅米向矛头〕 金·元好问《感事》:“富贵何曾润髑髅,直须淅米向矛头。”

〔险句矛头〕 清·王夫之《广遣兴》之三十:“险句矛头频淅米,老颜花下且摊裈。”

〔夜半深池〕 清·王夫之《广遣兴》之四十四:“障泥拼取前溪滑,夜半深池纵瞎缰。”


【词语矛头淅米】   汉语词典:矛头淅米

猜你喜欢

  • 仲子蔬园

    源见“仲子灌园”。借指隐居者的田园。宋 陈韡《哨遍.陈抑斋乞致仕》词:“这仲子蔬园,三公不换,况东陵自来瓜美。”

  • 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

    疾病常因饮食不慎而发生,祸患常因语言不慎而造成。语出晋.傅玄《口铭》:“神以感通,心由喧,福生有兆,祸生有端。情莫多妄,口莫多言。蚁孔偾河,溜沈濑山。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”《易.颐》“君子以慎言语,节

  • 销骨

    《史记.张仪列传》:张仪说魏王曰:“臣闻之,积羽沉舟,群轻折轴,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。”《战国策.魏策一》,“臣闻积羽沉舟,群轻折轴,众口铄金,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。”战国时,著名游说家张仪曾用“积毁销骨

  • 四美

    同“四并”。唐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四美具,二难并。”【词语四美】   汉语大词典:四美

  • 渑淄

    源见“淄渑”。比喻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。清徐乾学《感遇》诗:“汲水辨渑 淄,染丝别黑白。”【词语渑淄】   汉语大词典:渑淄

  • 大钓无钩

    同“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”。宋苏轼《壬寅二月有诏作诗五百言》:“闻道磻溪石,犹存渭水头。苍崖虽有迹,大钓本无钩。”

  • 恨之入骨

    参见:恨入骨髓见“恨入骨髓”。晋·葛洪《〈抱朴子外篇〉自叙》:“见侵者则~,剧于血仇。”【词语恨之入骨】  成语:恨之入骨汉语大词典:恨之入骨

  • 仇牧之死

    《左传.庄公一二年》:“十二年,秋,宋万弑闵公于蒙泽,遇仇牧于门,批而杀之。”《史记.宋微子世家》:“大夫仇牧闻之,以兵造公门。万搏牧,牧齿著门阖死。……”宋大夫仇牧,闻宋万杀宋湣公,执兵刃趋公门,手

  • 嵇康懒寄书

    《文选》卷四十三,三国魏.嵇叔夜(康)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素不便书,又不喜作书,而人间多事,堆案盈机,不相酬答,则犯教伤义,欲自勉强,则不能久。四不堪也。”三国魏人嵇康在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中自称不愿

  • 连章累牍

    同“连篇累牍”。唐 刘知幾《史通.核才》:“遂使握管怀铅,多无铨综之识;连章累牍,罕逢微婉之言。”清 侯方域《南省试策二》:“顷,尝有一士焉,以草茅疏贱,不为禄诱,不为祸怵,连章累牍,抗论今日任兼将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