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窦家丹桂

窦家丹桂

丹桂:桂树的一种,因旧时以登科为折桂,故以“丹桂”比喻考试及第的人。此典为窦禹钧五子登科事。五代窦禹钧,素有长者风度。年至30仍无子嗣。他去延寿寺烧香时,曾拾得重金。次日晨又去该处,见一人在那里哭泣。窦禹钧前去询问,那人诉说道:父亲犯了大罪,为赎其罪,借百两金,于昨晚昏睡时丢去。窦禹钧将金如数奉还给他。事后,梦见祖父对他说:“你有阴德,特延寿二纪(指延长阳寿24年),赐五子俱荣。后来,窦禹钧官至左谏议大夫,生五子:仪、俨、侃、偁、僖,皆相继进士及第为官。尤其是窦仪,学问渊博,为人持重。宋太祖曾对宰相说:“今在朝诸臣中,窦仪人品纯正,有家法,家门和睦,人们对他没有什么谗言和议论,他的几个弟弟比不上他。”由于窦禹钧五子俱荣,与他有旧交的冯道曾赠诗称颂,其中有“灵椿一株老,丹桂五枝芳”之句,一些官宦也都纷纷诵扬他。当时,号称窦氏五龙。后常用此典形容教子有方,子嗣荣显。

【出典】:

宋史》卷263《窦仪传》9094页:“仪学问优博,风度峻整。弟俨、侃、偁、僖,皆相继登科。冯道与禹钧有旧,尝赠诗,有‘灵椿一株老,丹桂五枝芳’之句,缙绅多讽诵之,当时号为窦氏五龙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冯道《赠窦十》诗:“灵椿一株老,丹桂五枝芳”。 宋·辛弃疾《沁园春·甲子相高》:“人道阴功,天教多寿,看到貂蝉七叶孙。君家里,是几枝丹桂,几树灵椿?” 又《品令更休说》:“莫献寿星香烛,莫视灵椿龟鹤。” 元·刘时中(双调·水仙操)《为平昌南谷公寿福楼赋》:“那堪辈辈为丞相,是皇家真栋梁,看灵椿丹桂齐芳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宋史·窦仪传》:“ (窦) 仪学问优博,风度峻整。弟俨、侃、偁、僖,皆相继登科。冯道与 (窦) 禹钧有旧,尝赠诗,有‘灵椿一株老,丹桂五枝芳’之名,缙绅多讽诵之,当时号为窦氏五龙。”宋·文莹《玉壶清话》卷二:“窦禹钧生五子: 仪、俨、侃、偁、僖等,相继登科,冯瀛王 (道) 赠禹钧诗,有‘灵椿一树老,丹桂五枝芳,’时号窦氏五龙。”

【今译】 五代时燕山海阳人窦禹钧生有五子,大儿子窦仪学问渊博,风度清雅有威仪。四个弟弟窦俨、窦侃、窦偁、窦僖,都相继登科。冯道与窦禹钧交好,曾赠窦诗,其中两句为“灵椿一株老,丹桂五枝芳”,当时士绅人家纷纷传诵,称窦家五子为窦氏五龙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颂他人父子。

【典形】 椿桂、丹桂、窦家丹桂、桂枝芳、灵椿、五桂、燕桂、燕山桂、燕山训、灵椿丹桂、仙桂灵椿。

【示例】

〔椿桂〕 明·冯惟敏《一江风·益侄家宴》:“喜团圆,椿桂重芳,兰蕙香风满。”

〔丹桂〕 元·孙周卿《蟾宫曲·寿友人》:“丹桂多载,五福齐来。”

〔窦家丹桂〕 明·徐谓《瑞荆篇为新昌吕君乃弟赋》:“窦家有子皆丹桂,马氏何人非白眉。”

〔桂枝芳〕 元·耶律楚材《祝忘忧居士寿》:“酷似燕山窦十郎,灵椿初老桂枝芳。”

〔灵椿〕 宋·辛弃疾《沁园春·寿赵茂嘉郎中》:“君家里,是几枝丹桂,几树灵椿。”

〔五桂〕 明·冯惟敏《折桂令·咸侄家宴》:“五桂重芳,一椿未老,四叶传经。”

〔燕桂〕 明·杨慎《鹧鸪天·寿张月坞》:“三凤兆,八龙才,不论燕桂与王槐。”

〔燕山桂〕 金·元好问《王敦夫祥止庵》:“情知不羡燕山桂,一树灵椿岁八千。”

〔燕山训〕 明·徐渭《沈府公尊君中舍挽章》之二:“庭委燕山训,衣埋汉署香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杜林官

    《后汉书.杜林传》:“杜林字伯山,扶风茂陵人也。……光武闻林已还三辅,乃征拜侍御史,引见,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,甚悦之,赐车马衣被。群寮知林以名德用,甚尊惮之。京师士大夫,咸推其博洽。”东汉.杜林,字

  • 时措

    《礼记.中庸》:“成己,仁也;成物,知也;性之德也,合内外之道。故时措之宜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措犹用也。言至诚者成万物之性,合天地之道,故得时而用之,则无往而不宜。”后因以“时措”谓因时制宜。《续资治通

  • 流芳遗臭

    《晋书.桓温传》:“桓温字元子,宣城太守彝之子也。性俭,每讌惟下七奠柈茶果而已。然以雄武专朝,窥觎非望,或卧对亲僚曰:‘为尔寂寂,将为文景所笑。’众莫敢对。既而抚枕而起曰:‘既不能流芳后世,不足复遗臭

  • 问舍

    同“求田问舍”。康有为《出都留别诸公》诗:“天下英雄输问舍,地中山海偏登楼。”

  • 嫁杏

    宋.庞之英《文昌杂录》:“朝议大夫李冠卿说,扬州所居堂前有杏一窠极大,花多而不实。适有一媒姥见如此,笑语家人曰:‘来春与嫁了此杏。’冬深,忽携樽酒来云:‘是婚家撞门酒。’索处子裙一腰系杏上。已而奠酒辞

  • 郢歌

    源见“曲高和寡”。指高雅的诗文。唐张九龄《和姚令公从幸温汤喜雪》:“还闻吉甫颂,不共郢歌俦。”唐许浑《酬杜补阙初春雨中舟次横江喜裴郎中相迎见寄》诗:“郢歌莫问青山吏,鱼在深池鸟在笼。”【词语郢歌】  

  • 大乔小乔

    源见“二乔”。泛指美女。宋姜夔《解连环》词:“玉鞭重倚。却沉吟未上,又萦离思。为大乔、能拨春风,小乔妙移筝,雁啼秋水。”并列 汉太尉乔玄的两个女儿,皆天姿国色。借指长相好的两姐妹。语本《三国志·吴书·

  • 一瓢喧

    源见“许由瓢”。指世间烦恼。金元好问《箕山》诗:“尚厌一瓢喧,重负宁所屑。”

  • 一概而论

    同“一概量”。晋王羲之《自序草书势》:“百体千形而呈其巧,岂可一概而论哉?”李六如《六十年的变迁》十章三:“然而天下事,却也未可机械地一概而论。”偏正 概,量米等粮食时刮平斗斛的器具。一概,一律。指对

  • 灌园翁

    源见“仲子灌园”。泛指隐逸者。明高启《夏景园庐》诗:“本同趋府客,偶似灌园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