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自以为是

自以为是

是,正确。自以为是,泛指为人主观,不谦虚。孟子在向学生万章解释孔子所深恶痛绝的乡愿时说,这种人,你要指责他又举不出他有什么过错,你要讥刺他又好象没有什么可讥刺的。这种人同流合污,平常与人相处好象忠厚老实,做起事来也好象廉洁方正,大家都喜欢他,他自己也沾沾自喜,觉得自己不错,但是与尧舜之道却是格格不入的,所以说是损害道德的大害虫。

【出典】:

孟子·尽心》下:“(孟子)曰:‘非之无举也,刺之无刺也,同乎流俗,合乎污世,居之似忠信,行之似廉洁,众皆悦之,自以为是,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,故曰德之贼也’。”

【例句】:

苟况《荀子·荣辱》:“凡斗者必自以为是,而以人为非也。”


主谓 自以为自己是对的。形容不虚心、轻狂、主观臆断。语出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自以为是,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,故曰德之贼也。”刘卫华、张欣武《哈佛女孩刘亦婷》:“一位认识她的记者猜想她能演韩国夫人一定沾沾自喜,就~地写出来发表了。”△多用于描写为人方面。 →一意孤行 ↔择善而从。也作“自以为然”。


【词语自以为是】  成语:自以为是汉语词典:自以为是

猜你喜欢

  • 泥辙

    源见“涸辙之鲋”。喻指失意落泊。唐孟郊《赠李观》诗:“昔为同恨客,今为独笑人。舍予在泥辙,飘迹上云津。”

  • 璧人

    《世说新语.容止》刘峻注引《卫玠别传》:“(卫)玠……龆龀时,乘白羊车于洛阳市上,咸曰:‘谁家璧人?’于是,家门州党号为璧人。”龆龀,音tiāo chèn,垂髫换齿之年。晋卫玠生得容貌美好、皮肤白皙,

  • 顾犬补牢

    《战国策.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;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。”后因以“顾犬补牢”比喻时机当前,急谋对策或事情出了差错,宜及时设法补救。梁启超《〈日本国志〉后序》:“后之视今,犹今之视昔,顾犬补牢

  • 图穷匕见

    指荆轲(Kē科)在秦王政(即秦始皇)面前把地图展开到最后,露出匕首。后以此典比喻义士拼死抗争的壮烈行为。或比喻真相毕露,誓不两立。战国末,公元前227,荆轲,字公叔,奉燕国太子姬丹之命,与秦舞阳(一作

  • 汉后夜遁

    《史记.高祖本纪》:“高祖之东垣,过柏人,赵相贯高等谋弑高祖,高祖心动,因不留。”又《张耳陈余列传》:“汉八年,上从东垣还,过赵,贯高等乃壁人柏人,要之置厕(旁侧)。上过欲宿,心动,问曰:‘县名为何?

  • 送临贺

    《新唐书.杨凭传》:“……贬临贺尉,……凭所善客徐晦……至蓝田慰饯。宰相权德舆谓曰:‘君送临贺诚厚,无乃为累乎?’晦曰:‘方布衣时,临贺知我,今忍遽弃耶?’”唐人杨凭贬官为临贺尉,好友徐晦前来送行。宰

  • 先人有夺人之心

    先人:走在人先。 行动在敌人之前,有夺取敌人之心的威慑力量。 意谓先发制人,可以摧毁敌人士气。语出《左传.昭公二十一年》:“《军志》有之:‘先人有夺人之心,后人有待其衰。’”同书《文公七年》:“先

  • 秦塞重关

    源见“百二山河”。指秦地的要塞险关。唐骆宾王《上吏部侍郎帝京篇》诗:“秦塞重关一百二,汉家离宫三十六。”

  • 蟾魄

    同“蟾蜍魄”。唐 顾甄远《惆怅》诗之二:“禁漏声稀蟾魄冷,纱厨筠簟波光净。”【词语蟾魄】   汉语大词典:蟾魄

  • 颜色憔悴,形容枯槁

    颜色:脸色。形容:形体容貌。 面黄肌瘦,憔悴不堪。语出《楚辞.渔父》:“屈原既放,游于江潭,行吟泽畔,颜色憔悴,形容枯搞。”元.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卷一〇:“兼同时四人出家,三人得道。惟(丘)处机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