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舌尚在

舌尚在

指张仪未显时,被疑为盗挨打,回家问妻子,只要“舌尚在”,就足有将来游说诸侯的机遇。后以此典比喻有才识的人不因身处逆境而壮志消沉。 张仪(?——前310年),战国时魏国(都安邑,今山西夏县西北)人。曾服事鬼谷先生,学习游说之术。张仪学习完毕,就去各国游说。他曾跟随楚相喝酒,席间,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,门客们怀疑张仪,便说:“张仪贫穷,没有德行,一定是他偷了相国之玉璧。”大家一同捉住张仪,拷打了几百下,张仪不服,只得释放他。张仪的妻子说:“唉!您不去读书游说,哪会遭受这样侮辱呢?”张仪对他妻子说:“你看我舌头还在不在?”他妻子笑着说:“舌头还在呢。”张仪说:“这就够了。”形容游说诸侯,还有博取功名的条件。此典又作“三寸犹在”、“留舌”、“张仪舌”、“舌存”、“舌在”、“仪舌”、“吾舌在”、“纵横舌”、“张仪舌在”、“我舌问妻孥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70《张仪列传》2279页:“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。尝从楚(战国七雄之一,国都郢〔yǐng影,今湖北江陵西北〕)相(楚令尹昭阳)饮,已而(不久)楚相亡璧(玉器,平圆形,中有孔。贵族朝聘、祭祀、丧葬之礼器,也作装饰品),门下意张仪,曰:‘仪贫无行,必此盗相君之璧。’共执张仪,掠(luè略,拷打)笞(chī痴,用竹板、荆条打)数百,不服,(shì释,通“释”)之。其妻曰:“嘻(悲叹)!子毋读书游说,安得此辱乎?张仪谓其妻曰:‘视吾舌尚在不(fǒu否,通“否”)?’其妻笑曰:‘舌在也。’仪曰:‘足矣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王维《关秘书晃监还日本诗序》:“三寸犹在,乐毅辞燕而未老;十年在外,信陵归魂而逾尊。” 唐·李白《赠范金乡》之一:“只应自索漠,留舌示山妻。” 李白《赠崔侍御》:“笑吐张仪舌,愁为庄舄吟。” 唐·杜甫《暮秋枉裴道州手札》:“齿落本是无心人,舌存耻作穷途哭。” 唐·白居易《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》:“耳垂无伯乐,舌在有张仪。” 唐·张祜《贫居遣怀》:“但令吾舌在,何畏不封侯。” 宋·苏轼《二公再和亦再答之》:“幸有纵横舌,说剑起慵懦。” 宋·辛弃疾《满江红·送汤朝美自便归》:“看依然,舌在齿牙牢,心如铁。” 明·唐寅《漫兴》之七:“苏秦扪颊犹存舌,赵壹探囊已没钱。” 明·袁宏道《别黄道元信笔题扇上》:“舌在即王侯,文成足歌咏。” 清·刘献廷《幽居》之七:“学易忘年老此生,张仪舌在悔纵横。” 清·计东《任丘道中回望西山有感》:“内廷传甲第,我舌问妻孥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一奴负锸

    同“一锸随身”。宋刘克庄《转调二郎神.余生日林农卿赠此词终篇压一韵效颦一首》词:“两鹤随轩,一奴负锸,此外诸馀从省。”

  • 治世之音安以乐

    治世:太平盛世。 太平盛世的音乐安逸而欢乐。语出《诗.周南.关雎.序》:“治世之音安以乐,其政和。”《礼记.乐记》:“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,其政和。……声音之道,与政通矣。”宋.李攸《宋朝事实》卷一四

  • 安期舄

    唐.欧阳询辑《艺文类聚》卷七十八引《列仙传》:“安期生,琅耶阜乡人,卖药海边,时人皆言‘千岁公’。秦始皇请见,与语三日三夜,赐金璧数万。出于阜乡亭皆置去。留书,以赤玉舄(音xì,古代一种复底鞋)一量(

  • 广陵

    同“广陵散”。金一《文学上之美术观》:“虞渊未薄乎日暮,《广陵》不绝于人间。”【词语广陵】   汉语大词典:广陵

  • 翁丧马

    同“塞翁失马”。宋晁补之《次韵邠倅王征夫》:“物理未惊翁丧马,世情应笑子知津。”

  • 仲蔚蓬蒿

    《艺文类聚》卷八十二引汉赵岐《三辅决录》:“张仲蔚,平陵人也。与同郡魏景卿,俱隐身不仕,所居蓬蒿没人。”晋皇甫谧《高士传.张仲蔚》:“张仲蔚者,平陵人也。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,隐身不仕,明天官博物,善

  • 草木皆兵

    把远处山上的野草、树木都误认为对方的军队,形容极度的惊恐、疑惧。东晋后期,前秦苻坚(事迹见前“投鞭断流”条)在统一中国北方后,于公元383年,动员百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。东晋派谢玄率八万精锐抗击前秦,首

  • 槐疏

    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黜免》:“桓玄败后,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,意似二三,非复往日。大司马府厅前有一老槐,甚扶疏。殷因月朔,与众在厅,视槐良久,叹曰:‘槐树婆娑,无复生意!’……忽作东阳太守,意甚

  • 结草河滨

    晋.葛洪《神仙传》卷三《河上公》:“河上公者,莫知其姓字。汉文帝时,公结草为庵于河之滨。”晋.皇甫谧《高士传》卷下:“焦先,字孝然,世莫知其所出也。或言生汉末,及魏受禅,常结草为庐于河之滨,独止其中。

  • 冰肌雪艳

    见“冰肌玉骨”。宋·张舜民《画墁集·酴醿》卷4:“~映残春,燠日熏风入四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