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舟中敌国

舟中敌国

史记.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魏文侯既卒,起事其子武侯(名击,与韩、赵三分晋地)。武侯浮西河而下,中流,顾而谓吴起曰:‘美哉乎山河之固,此魏国之宝也!’起对曰:‘在德不在险。昔三苗氏(我国古代居住在长江中游以南一带地方的部族名)左洞庭,右彭蠡,德义不修,禹灭之。夏桀之居,左河济,右泰华,伊阙(地名,在今河南洛阳市南,即春秋周阙塞)在其南,羊肠(羊肠阪在今山西静乐县境内。今山西晋东南地区与河南林县交界处也有羊肠阪)在其北,修政不仁,汤放之。殷纣之国,左孟门(今河南辉县西有孟门隘道,山西吉县西有孟门山,这些都在殷都朝歌之西;说左孟门,则东面别有孟门),右太行,常山在其北,大河经其南,修政不德,武王杀之。由此观之,在德不在险。若君不修德,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。’武侯曰:‘善’。”

魏武侯赞美表里山河之固。吴起认为国家的巩固与否,不是在于山川之势有险要可凭,而在于修明政治。如果政治腐败,即使有山河之固,也是要被人灭国的,三苗氏、夏桀、殷纣王就是例证;如果政治腐败,则不得人心,同舟之人也可成为敌国,还谈什么山川之固呢。

后因以“舟中敌国”比喻众叛亲离的孤立处境。

唐.陆贽《论关中事宜状》:“是知立国之安危在势,任事之济否在人,势苟安则异类同心也;势苟危则舟中敌国也。”(《陆宣公集》十一)


见“同舟敌国”。唐·陆贽《论关中事宜状》:“是知立国之安危在势,任事之济否在人,势苟安则异类同心也,势苟危则~也。”


【词语舟中敌国】  成语:舟中敌国汉语词典:舟中敌国

猜你喜欢

  • 庑下梁鸿

    源见“梁鸿赁庑”。指赁屋而居,劳作而食的贤士。清 王庆澜《八不就.咏怀》套曲:“忒可怜生,忒可憎生,还不是庑下梁鸿,只算做一点点浮萍。”

  • 子陵风态

    源见“狂奴故态”。指狂放傲世的仪态。明李东阳《次邃庵》诗之二:“定远功名那用达,子陵风态且须狂。”

  • 前箸筹

    源见“留侯借箸”。指出谋划策。清黄遵宪《题樵野丈运甓斋话别图》诗:“恨不后车从,参与前箸筹。”【词语前箸筹】   汉语大词典:前箸筹

  • 延平津

    同“延津”。金元好问《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》:“世间曾有华佗帖,神物已化延平津。”【词语延平津】   汉语大词典:延平津

  • 高歌酒市

    源见“燕市悲歌”。指侠义之士慷慨激昂的行为。唐罗隐《黄鹤驿偶题》诗:“高歌酒市非狂者,大嚼屠门亦偶然。”

  • 萋斐贝锦

    《诗经.小雅.巷伯》:“萋兮斐兮,成是贝锦。”萋斐:花纹错杂的样子。朱嘉集传:“言因萋斐之形,而文致之以成贝锦,以比谗人者因人之小过而饰成大罪也。”后因以“萋斐贝锦”比喻谗言。唐.房玄龄等《晋书.桓玄

  • 避面尹邢

    源见“尹邢避面”。泛指互相嫉妒而不见面的人。《儿女英雄传》二七回:“这等一个人便在宦途世路上遇着了,还不免弄成个避面尹 邢,怎的肯引他作同心管 鲍?”述宾 因嫉妒而避不相见。语本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汉武

  • 八窗玲珑

    唐卢纶《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》诗:“四户八窗明,玲珑逼上清。”原谓室内四壁皆窗,轩敞明亮,后因以比喻通达明澈的修养境界。《朱子语类》卷一百:“而今须是要打破那黑底虚静,换做个白底虚静,则八窗玲珑

  • 寇瑊交子

    元.脱脱等《宋史.食货志》下:“交子之法,盖有取于唐之飞钱。真宗时,张咏镇蜀,患蜀人铁钱重,不便贸易,设质剂之法,一交一缗,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。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,谓之交子,富民十六户主之。后富民赀稍

  • 白杨悲

    《文选》卷二十九《古诗十九首》其十三:“驱车上东门,遥望郭北墓。白杨何萧萧,松柏夹广路。”唐.李善注:“《白虎通》曰:‘庶人无坟,树以杨柳。’”古代普通人坟墓上常栽杨或柳,古诗“白杨何萧萧”是咏墓葬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