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芒刺在背

芒刺在背

芒刺,草木茎叶、果壳上的小刺。芒刺扎在人的后背,比喻人的心情畏忌不安。典出《汉书·霍光传》。霍光(?-前68年),字子孟,河东平阳(今山西临汾西南)人,西汉大臣。霍光是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异母弟。武帝时,任奉车都尉。昭帝年幼即位,霍光与桑弘羊等同受武帝遗诏辅政,任大司马大将军,封博陆侯。昭帝死,立昌邑王刘贺为帝,不久又废刘贺,迎立宣帝。霍光前后执政20余年,族党满朝,权倾内外。刚即位的汉宣帝刘询对霍光十分畏忌,在参加拜谒高祖庙的仪式上,霍光陪宣帝同乘一辆车,宣帝极为害怕,坐立不安,如同芒刺扎在后背上。后来由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霍光陪宣帝乘车,宣帝就混身放松,毫不拘谨,感到从容安适了。到了霍光死去,霍氏家族竟遭灭门之祸。所以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:“威震主上的权臣不会长久,霍家的灭门之祸在陪宣帝乘车时就萌生了。”后以“芒刺在背”、“负芒”等比喻极度不安,亦作咏权臣遭忌的典故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68《霍光传》2958页:“宣帝始立,谒见高庙,大将军光从骖乘,上内严惮之,若有芒刺在背。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,天子从容肆体,甚安近焉。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,故俗传之曰:‘威震主者不畜,霍氏之祸萌于骖乘’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姚思廉《梁书·张缵传·南征赋》:“历祖宗之明君,犹负芒于盛主。” 唐·李百药《北齐书·颜之推传》:“嗣君听于巨猾,每凛然而负芒。” 唐·李百药《北齐书·王昕传》:“殿下仓卒所行,非复人臣之事,芒刺在背,交戟入颈,上下相疑,何由可久。” 唐·王绩《赠梁公》:“成王已兴诮,宣帝如负芒。” 唐·贯休《行路难》之五:“我闻忽如负芒刺,不独为君空叹息。” 五代·晋·刘昫《旧唐书·崔日用传》:“常谓人曰:‘吾一生行事,皆临时制变,不必重专守始谋,每一念之,不觉芒刺在于背也’。”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20回:“后得曹操,以为社稷之臣;不意专国弄权,擅作威福。朕每见之,背若芒刺。” 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卷25:“三个不知文墨礼让,在朝廷横行,视君臣如同草木。景公见三人上殿,如芒刺在背。” 清·吴趼人《糊涂世界》卷8:“他的洋布有什么好?偏要买他的,难道我们中国自己织的布,穿在身上就有甚芒刺在背?”


主谓 芒刺扎在脊背上。形容心里非常不安,浑身不自在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宣帝始立,谒见高庙,大将军(霍)光骖乘,上内严惮之,若有~。”△贬义。用于描写生理、心理的感受。→如有所失 惶恐不安 惊恐万状 如坐针毡 ↔泰然自若若无其事 安之若素 处之泰然 优哉优哉。也作“背若芒刺”、“背生芒刺”、“芒刺在躬”、“芒刺在身”。


【词语芒刺在背】  成语:芒刺在背汉语词典:芒刺在背

猜你喜欢

  • 古锦囊

    同“古锦诗囊”。宋黄庭坚《将次施州先寄张十九使君》诗:“收拾从来古锦囊,今知老将敌难当。”【词语古锦囊】   汉语大词典:古锦囊

  • 兔起鹘落

    如兔跃起,鹘( ㄏㄨˊ hú 胡)冲下,形容动作极为敏捷。也用以比喻作书画矫健、写文章下笔迅捷。宋代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,执笔熟视,乃见其所欲画者,急起从之,振笔

  • 张绪少年

    源见“张绪风流”。称颂人青春年少,风流倜傥。宋刘辰翁《念奴娇》词:“枯寒生晚,复何似、张绪少年时意。”

  • 脱屣去官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崔林传》:“林曰:‘刺史视去此州如脱屣,宁当相累邪?”屣,音xǐ。三国时,魏国幽州刺史崔林曾以辞去刺史官职比作脱去拖鞋一样。后遂用为无意为官之典。唐.李颀《送刘四》诗:“辞满如脱屣,立

  • 四壁居

    同“四壁贫”。宋戴复古《思家》诗:“湖海三年客,妻孥四壁居。”

  • 潦水尽而寒潭清

    潦( ㄌㄠˇ lǎo )水:雨后地面的积水。 积水消尽,寒潭清澈。 比喻诗作清俊自然。语出唐.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时维九月,序属三秋。潦水尽而寒潭清,烟光凝而暮山紫。”清.刘熙载《艺概.诗概》:

  • 八柄

    《周礼.天官.太宰》:“以八柄诏王驭群臣:一曰爵,以驭其贵;二曰禄,以驭其富;三曰予,以驭其幸;四曰置,以驭其行;五曰生,以驭其福;六曰夺,以驭其贪;七曰废,以驭其罪;八曰诛,以驭其过。”八柄,即爵、

  • 缙云仙子

    《郡国志》:“括州括苍县缙云山,黄帝游仙之处。”(引自《太平御览》卷六十二)唐.李吉甫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二十六《江南道二.处州》缙云县:“缙云山,一名仙都,一曰缙云,黄帝炼丹于此。”道家传说,黄帝曾于

  • 云气浮

    《史记.高祖本纪》:“秦始皇帝常曰‘东南有天子气’,于是因东游以厌之。高祖即自疑,亡匿,隐于芒、砀山泽岩石之间。吕后与人俱求,常得之。高祖怪问之。吕后曰:‘季(刘邦字)所居上常有云气,故从往常得季。’

  • 汉水沉碑

    源见“杜预沉碑”。指晋杜预的记功碑。宋陆游《题城侍者岘山图》诗:“汉水沉碑安在哉?千年岘首独崔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