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萧朱结绶

萧朱结绶

萧朱:指西汉人萧育与朱博。结绶:结印绶,比喻互相推荐而同显荣于世。萧育字次君,是萧望之的儿子,他为人严峻威猛,屡次因得罪上司而被罢官,很少得到升迁。年轻时,萧育和陈咸、朱博是好友。过去有王阳、贡公互相援引的美谈,所以长安有俗语说:“萧朱互相援引,王贡相互推荐”,就是说朋友间互相荐举而共同显达。当初萧育和陈咸都因是公卿子弟而名声显扬,陈咸显达在先,18岁任左曹,二十出头就当上御史中丞。当时朱博还只任杜陵亭长,被陈咸、萧育援引而入仕。三位好友同任刺史、郡守,后来都列于九卿的高位。但朱博后来居上,官位比陈咸、萧育要高,最后当上丞相。萧育和朱博后来产生隔阂,友谊中断了,所以人们认为交友是很难的。后以“萧朱结绶”为朋友互相援引的典故,亦用以咏官场交谊化友为仇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78《萧望之传》3290、3291页:“(萧)育为人严猛尚威,居官数免,稀迁。少与陈咸、朱博为友,著闻当世。往者有王阳、贡公,故长安语曰:‘萧朱结绶,王贡弹冠’,言其相荐达也。始育与陈咸俱以公卿子显名,咸最先进,年十八为左曹,二十余御史中丞。时朱博尚为杜陵亭长,为咸、育所攀援,入王氏。后遂并历刺史郡守相,及为九卿,而博先至将军上卿,历位多于咸、育,遂至丞相。育与博后有隙,不能终,故世以交为难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王丹传》:“交道之难,未易言也。世称管鲍,次则王贡。张陈(指张耳、陈余)凶其终,萧朱隙其末,故知全之者鲜矣!” 唐·骆宾王《帝京篇》:“赵李经过密,萧朱交结亲。” 唐·陈子昂《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》:“结绶还逢育,衔杯且对刘。” 唐·李白《古风》之59:“张陈竟火灭,萧朱亦星离。” 唐·白居易《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》:“名声逼杨马,交分过萧朱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玄驹国

    源见“南柯梦”。南柯梦中的槐安国。玄驹,蚁的别名。寓功名虚幻无常之意。清刘献廷《幽居》诗:“功名梦醒玄驹国,卜筑门临白马湖。”【词语玄驹国】   汉语大词典:玄驹国

  • 郭泰巾

    同“林宗巾”。清唐孙华《题晋阳遗像》诗:“先朝剩有魏公笏,老辈仍看郭泰巾。”【词语郭泰巾】   汉语大词典:郭泰巾

  • 姓丁黄鹤

    同“姓丁仙鹤”。唐鲍溶《寄卢给事汀吴员外丹》诗:“姓丁黄鹤辽东去,客倩仙翁海上人。”

  • 穷大失居

    《易.序卦》:“穷大者必失其居。”高亨注:“极大者则骄奢淫暴,必覆败而失其所。”后指多而不适用。清魏源《〈国朝古文类钞〉序》:“诚能以昭代之典章文字读《六经》,而又能以《六经》读昭代之典章文字,其於是

  • 剑米危炊

    同“矛炊剑淅”。宋苏轼《迁居临皋亭》诗:“剑米有危炊,针毡无稳坐。”

  • 碧玉年

    源见“小家碧玉”。指女子妙龄。唐李群玉《醉后赠冯姬》诗:“桂形浅拂梁家黛,瓜字初分碧玉年。”叶玉森《浮生叠和忆园》:“真如梦幻黄金界,犹未分明碧玉年。”【词语碧玉年】   汉语大词典:碧玉年

  • 掌上莲花

    源见“掌上明珠”。指宠爱之人或物。唐白居易《母别子》诗:“新人迎来旧人弃,掌上莲花眼中刺。”

  • 赋归欤

    《论语.公冶长》:“子在陈曰:‘归与,归与!’”后以“赋归欤”表示告归,辞官归里。唐储光羲《仲夏入园中东陂》诗:“此乡多隐逸,水陆见樵渔……且言重观国,当此赋归欤。”宋范成大《病起初见宾僚时上疏丐祠未

  • 龙渊太阿

    汉袁康《越绝书.越绝外传.记宝剑》载:“相传春秋时楚王使风胡子因吴王请欧冶子、干将二人作铁剑。二人凿茨山,洩其溪,取铁英,作铁剑三枚。一曰龙渊,二曰泰阿,三曰工布。”相传战国时吴国的欧也子和干将是铸造

  • 螳臂当辕

    见“螳臂当车”。清·里人何求《闽都别记》上:“启文曰:狂贼凶恶,毫无仁义,朝廷以百万之众不能御敌,以致横行天下,岂听我们一言之理,何异~,飞蛾投火?”【词语螳臂当辕】  成语:螳臂当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