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郤诜丹桂”。喻登科及第。唐白居易《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》诗:“自知群从为儒少,岂料词场中第频。桂折一枝先许我,杨穿三叶尽惊人。”述补 乡试考中,泛指登科及第。唐·白居易《喜敏申及第偶示所怀》:“自
《后汉书.温序传》载:温序为隗嚣将所拘劫,温序不降,嚣将赐其剑使自裁。温序受剑,衔须于口,顾左右曰:‘既为贼所迫杀,无令须污土。’遂伏剑而死。后因以“温序须”为慷慨就义的典实。清唐孙华《叶忠节公挽诗》
《山海经.海内南经》(卷三):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。君子服之,无心腹之疾。其为蛇青黄赤,一曰青蛇、黑蛇。”传说中的巴蛇长八百尺,能吃掉大象,三年后才吐出骨头。原是指巴蛇之大,后以“蛇吞象”比喻贪得
源见“日角”。偃月,额似半弦月。指富贵之相。晋袁宏《后汉纪.顺帝纪上》:“〔梁后〕选入掖庭,相工茅通见之,惊曰:‘此所谓日角偃月,相之极贵,臣未尝见之。’于是以为贵人。”并列 日角,额角隆起,形状如日
源见“梅花妆”。形容女子华贵艳美的面额妆饰。宋 权无染《孤馆深沉》词:“对妆面、忍听羌笛,又还空断人肠。”
唐.牛僧孺《幽怪录》“橘中之乐不减商山”:“巴邛橘园中,霜后见橘如缶,剖开,中有二老叟象戏。一叟曰:‘橘中之乐不减商山(参见“商山四皓”),但不得根深固蒂耳。’一叟取龙脯食之。食讫,余脯化为龙,众乘之
源见“糟糠”。指富不易妻的节操。明王玉峰《焚香记.辞婚》:“下官虽不才,也决非王允之流,颇识宋弘之义。”
同“井蛙”。元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一折:“他都是井中蛙妄称尊大,比周公不握发,比陈蕃不下榻。”
同“鸥鹭忘机”。宋宋庠《寄子京》诗:“车中顾马空能数,海上逢鸥想见亲。”
《汉书.文帝纪》:“秋九月,得玉杯,刻曰‘人主延寿’。令天下大酺(pù王德布于天下而合聚饮食为酺。),明年改元。后元年冬十月,新垣平诈觉,谋反,夷三族。”新垣平西汉文帝时人,善‘望气’,为文帝所信任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