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行百里者半九十

行百里者半九十

走一百里路,走了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,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。战国时期,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,国势迅速强大。百余年间,连败楚及三晋,统一中国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。而在此时,秦国统治者骄矜自大。这样,有的说客便规劝秦国统治者(姚本战国策谓指秦王政)提高警惕,夺取统一中国的最后胜利。他说,逸《诗》中说,走一百里路,走了九十里,还只算走了一半,说的是夺取最后胜利是非常困难的啊!现在大王您却面有骄色,照我看来,诸侯们心中想的,不是攻打楚国,就是要攻打秦国。如果不作准备,是一定为天下人所耻笑的。

【出典】:

战国策·秦策》五《谓秦王》:“《诗》云:‘行百里者半于九十’。此言末路之难。今大王皆有骄色,以臣之心观之,天下之事,依世主之心,非楚受兵,必秦也。……若随此计而行之,则两国者必为天下笑矣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孔颖达《尚书·旅獒疏》:“古语云:‘行百里者半于九十’,言末路之艰难也’。” 宋·黄庭坚《赠元发弟》:“功亏一篑未成丘山,凿井九阶不次水泽,行百里者半九十,小狐汔济濡其尾。”


主谓 一百里路程,走了九十里,只能算走了一半。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,愈困难,愈要加把劲,全力以赴。语出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“诗云:‘行百里者半九十’,此言末路之难”。清·侯方域《答张无如书》:“语云:~西铭必有以处此。”△常用于勉励人做事坚持到底,善始善终。→功亏一篑 功败垂成


【词语行百里者半九十】  成语:行百里者半九十汉语词典:行百里者半九十

猜你喜欢

  • 杜预建桥

    《晋书.杜预传》:“杜预字元凯,京兆杜陵人也。博学多通,明于废兴之道。……预以孟津渡险,有覆没之患,请建河桥于富平津。议者以为殷周所都,历圣贤而不作者,必不可立故也。预曰:‘“造舟为梁”,则河桥之谓也

  • 金科玉律

    《文选.扬雄〈剧秦美新〉》:“懿律嘉量,金科玉条。”李善注:“金科玉条,谓法令也。言金玉,炎之也。”本是形容法律条文的完善。今多指不可变更的条规。书多作“金科玉律”。见“金科玉条”。张贤亮《小说中国》

  • 犀燃

    同“犀燃烛照”。《聊斋志异侠女篇弹词》引子:“物态描摩疑鼎铸,人情刻镂胜犀燃。”【词语犀燃】   汉语大词典:犀燃

  • 炊粱梦

    源见“黄粱梦”。指梦幻。喻虚幻的人生富贵。清赵翼《健闲》诗:“仅留画饼名何用,且喜炊粱梦尚长。”

  • 登楼不下

    《太平广记》卷二〇七《僧智永》:“智永尝於楼上学书,业成方下。”(出《国史纂异》)隋僧智永,晋王羲之后裔。善书,笔力纵横,真草兼备,初立志书札,於所居起楼,誓曰:‘书不成不下此楼。’(见《宣和书谱》十

  • 斗大金章

    源见“金印如斗”。形容官高位显。宋魏了翁《临江仙.张邛州生日》词:“腰著万钉犀玉夸,肘垂斗大金章,非关性分总寻常。”

  • 锦囊佳句

    锦囊:用锦作成的袋子,古人多用以收藏诗文或文件。指优秀的诗篇。又作“古锦囊”、“古锦诗囊”“锦囊诗句”。出自唐李贺之事迹。李贺(790-816年)字长吉,河南福昌(今河南宜阳人)。唐代著名诗人。据史书

  • 止鵩

    同“门栖鵩”。清唐孙华《同年杨昆涛侍御挽诗》:“近得迁莺信,俄占止鵩凶”。

  • 子臧之节

    《左传.襄公十四年》:“吴子诸樊既除丧,将立季札。季札辞曰:‘曹宣公之卒也,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,将立子臧。子臧去之,遂弗为也,以成曹君,君子曰:能守节。君义嗣也,谁敢奸君?有国非吾节也,札虽不才,愿附

  • 田氏荆枝

    同“田家荆合”。清 顾孝嘉《耍孩儿》套曲:“姜肱枕被寒犹暖,田氏荆枝秀满条,情深手足真为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