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袁盎日饮

袁盎日饮

指袁盎调任吴王刘濞(bì敝)丞相,侄儿袁种劝袁盎每天喝酒,摆脱祸患。后以此典指饮酒避事,免除是非。袁盎起程时,袁种对他说:“吴王刘濞骄横时间很久,国内奸人又多。现在如果要揭发惩办,吴国那些奸人不是上书控告您,就要用利剑来刺杀您。南方土地低下潮湿,您能每天喝酒,没有什么别的,就是时时劝说吴王不要反叛。这样就可能侥幸摆脱祸患。”袁盎采用袁种策略,吴王刘濞优厚待遇袁盎。此典又作“日饮”、“袁酒”、“日饮亡何”、“袁丝日饮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01《袁盎晁错列传》2741页:“徙为吴相,辞行,种谓盎曰:‘吴王(刘濞,汉高祖刘邦侄儿,他利用特权,私自铸钱、煮盐,并培植党羽,扩张势力)骄日久,国多奸。今苟欲劾(hé核,揭发罪行)治,彼不上书告君,即利剑刺君矣。南方卑湿,君能日饮,毋何,时说(shuì税,劝说)王曰毋反而已。如此幸得脱。’盎用种之计,吴王厚遇盎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苏轼《次韵子由·椰子冠》:“天教日饮欲全丝,美酒生林不待仪。” 宋·陈师道《次韵晁无咎除日述怀》:“袁酒无何饮,陶琴不具弦。” 宋·辛弃疾《玉蝴蝶·叔高书来戒酒》:“算从来人是行乐,休更说日饮亡何。” 清·钱谦益《春夜读汉书》:“且学袁丝能日饮,牖城瘴海共沉酣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史记·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 (袁盎) 徙为吴相,辞行,(袁) 种谓盎曰:‘吴王骄日久,国多奸。今苟欲劾治,彼不上书告君,即利剑刺君矣。南方卑温,君能日饮,毋何,时说王曰毋反而已。如此幸得脱。’盎用种之计,吴王厚遇盎。”《汉书·爰盎传》亦载,“袁盎”作“爱盎”,“毋何”作“亡何”。

【今译】 汉代袁 (爰) 盎 (字丝) 调任吴国相,吴王骄横跋扈,图谋不轨,他辞行时,其兄子袁种对他说:“吴王骄横日久,国中奸人很多。现在您去了如果想彻底治理,他不是上书告您,就是派刺客暗杀您了。南方潮湿,您能天天饮酒,不管闲事,只劝告吴王勿反就可以了。这样也许还安全些。”袁盎依计而行,吴王很优待他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指饮酒避事,免除是非。

【典形】 日饮、日饮亡何、袁酒、袁丝日饮、无何日饮、日饮无何、日饮对袁丝。

【示例】

〔日饮〕 宋·苏轼《次韵子由·椰子冠》:“天教日饮欲全丝,美酒生林不待仪。”

〔日饮亡何〕 宋·辛弃疾《玉蝴蝶·叔高书来戒酒》:“算从来人是行乐,休更说日饮亡何。”

〔袁酒〕 宋·陈师道《次韵晁无咎除日述怀》:“袁酒无何饮,陶琴不具弦。”

〔袁丝日饮〕 清·钱谦益《春夜读汉书》:“且学袁丝能日饮,牖城瘴海共沉酣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壅蔽

    隔绝和蒙蔽。《汉书.刘向传》:“赵高专权自恣,壅蔽大臣。”也作“雍蔽”、“拥蔽”,《史记.秦始皇本纪》:“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,故置公、卿、大夫、士,以饰法设刑,而天下治。”【词语壅蔽】   汉语大词典

  • 飞鸢悔

    源见“跕鸢”。喻指忧患中的悔悟之情。宋苏轼《雨中过舒教授》诗:“此生忧患中,一饷安闲处。飞鸢悔前笑,黄犬悲晚悟。”

  • 子平之学

    《后汉书.逸民传.向长》:“向长字子平,河内朝歌人也。隐居不仕,性尚中和,好通《老》、《易》。……潜隐于家。”后汉.向子平隐居在家,一心一意研究《老子》和《易》经,精通占卜之术。后因以“子平之学”喻算

  • 三槐位

    源见“三槐九棘”。指三公之位。宋范成大《太傅杨和王挽歌词》:“半世三槐位,千秋异姓王。”

  • 怜野鹜

    源见“家鸡野雉”。喻贱近贵远,喜爱他人的书法技艺。宋陈师道《送孝忠》诗之一:“未须怜野鹜,家法付宣城。”

  • 德水

    《史记.秦始皇本纪》:“更名河曰德水,以为水德之始。”秦始皇统一天下后,认为周是火德,秦灭周是水德,黄河应改名为德水。后遂用为咏黄河之典。唐.段成式《河出荣光》诗:“千年清德水,九折满荣光。”【词语德

  • 冤家路窄

    有冤仇的人或者不愿相见的人,偏偏不期而遇,而又无可回避。《西游记》第四十五回:“我等各喝了一口,尝出滋味,正欲下手擒拿,他却走了。今日还在此间,正所谓‘冤家路窄’也!”主谓 冤家,仇人、对头。偏偏在狭

  • 康伯驾牛

    源见“柴车载伯休”。形容隐逸生活淡泊宁静,不为人识。清 王天骥《自笑》诗:“隐之嫁女真牵犬,康伯逢人莫驾牛。”

  • 忠贯日月

    忠诚之心上贯日月。形容忠诚至极。《新唐书.郭子仪传赞》:“子仪自朔方提孤军,转战逐北,谊不还顾……虽唐命方永,亦由忠贯日月,神明扶持者哉!”宋 刘炎《迩言》:“功盖天地,忠贯日月,进则毅然身任天下之重

  • 婢膝奴颜

    形容卑躬屈膝谄媚奉承的奴才相。清 钮琇《觚剩续编.简公雪冤》:“他日侥幸立朝,则婢膝奴颜,汝必安为之矣。”梁启超《复金山中华会馆书》:“弟如畏死,则何难媕阿闒冗,婢膝奴颜,以求自身之安乐于名场宦海之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