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西山饿夫

西山饿夫

梁书.刘显传》:“之遴尝闻夷、叔、柳惠,不逢仲尼一言,则西山饿夫、东国黜士,名岂施于后世。”

商朝末年,孤竹君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,孤竹死后,叔齐让位给哥哥伯夷,伯夷不受。后二人都逃至周,反对周武王伐商,武王灭商后,他们逃到首阳山,不食周粟而死。后因以“西山饿夫”为伯夷、叔齐故事之典故。

唐.刘轲《重与陆宾虞书》:“不然,则东国绌臣、西山饿夫,微仲尼,何伤为展季、伯夷矣。”


偏正 商末,孤竹君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,孤竹君死后,叔齐让位,伯夷不受,后二人都投奔到周,到周后,反对周武王伐商,武王灭商后,他们又逃避到首阳山,不食周粟而死。后以“西山饿夫”指伯夷、叔齐。汉·扬雄《法言·渊骞》:“无仲尼,则~与东国之绌原恶乎闻。”后泛指义不食周粟、大讲“节气”的人。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·发宋陵寝》:“当时举天下无非之者,而~独非之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人的品性方面。


【词语西山饿夫】  成语:西山饿夫汉语词典:西山饿夫

猜你喜欢

  • 緜緜瓜瓞

    緜緜:连緜不绝。一作“绵绵”。瓞( ㄉㄧㄝˊ dié ):小瓜。 大瓜小瓜接连不断。 比喻种族兴旺。语出《诗.大雅.緜》:“緜緜瓜瓞,民之初生。”孔颖达疏:“大者曰瓜,小者曰瓞。”唐.刘知几《史

  • 言以足志,文以足言

    言语用来完成意向,文章用来完成语言。 表示文章是辅助语言表情达意的工具。语出《左传.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仲尼曰:‘志有之:“言以足志,文以足言。”不言,谁知其志?’”清.章学诚《文史通义.言公上》:“

  • 鲍照葵

    南朝.宋.鲍照《鲍参军集》卷一《园葵赋》:“乃羹乃瀹,堆鼎盈筐。甘旨蒨脆,柔滑芬芳。……荡然任心,乐道安命。”南朝.宋.诗人鲍参军有《园葵赋》咏美种葵、食葵的朴素田园生活,反映了诗人无忧无虑的乐观情怀

  • 夜半闻鸡

    同“闻鸡起舞”。宋刘炳《同周伯宁连榻剧谈悲歌有感》诗:“夜半闻鸡眠不著,草堂秋雨读《阴符》。”【词语夜半闻鸡】  成语:夜半闻鸡

  • 羯鼓解秽

    唐.南卓《羯鼓录》:“……上洞晓音律……上性俊迈,酷不好琴,会听弹琴,正弄未及毕,叱琴者曰:‘待诏出去。’谓内宫曰:‘速召花奴,将羯鼓来为我解秽。’”唐玄宗李隆基性喜音乐,精通音律,但不喜听弹琴。一次

  • 丢三忘四

    形容记忆力不好。《红楼梦》第七十二回:“我如今竟糊涂了!丢三忘四,惹人抱怨,竟大不象先了。”也作“丢三落四”。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七回:“咱们家没人,俗语说的‘夯雀儿先飞’,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。令人

  • 虎变

    《周易.草卦》:“九五,大人虎变,未占有孚。象曰:大人虎变,其文炳也。”唐.孔颖达疏:“损益前王,创制立法,有文章之美,焕然可观,有似虎变,其文彪炳。”《周易》中有“大人虎变”之语,形容虎身花纹斑驳多

  • 留徐下榻

    同“留徐榻”。明何景明《同张仲修再过刘子》诗:“留徐还下榻,访戴不回舟。”

  • 黄标

    《南史.梁临川靖惠王宏传》:“宏性爱钱,百万一聚,黄榜标之,千万一库,悬一紫标,如此三十余间。”后以“黄标”借指钱财。清黄遵宪《香港感怀》诗之五:“黄标千万积,翻讶屋沈沈。”【词语黄标】   汉语大词

  • 绘事后素

    《论语.八佾》:“子夏问曰:‘“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(二句见《诗经.卫风.硕人》),素以为绚兮(此句为《逸诗》句)。”何谓也?’子曰:‘绘事后素。’曰:‘礼后乎?’子曰:‘起予者,商也,始可与言《诗》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