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见利忘义

见利忘义

指遇到私利,就忘掉道义。语出《汉书.樊郦滕灌靳周传》:“当孝文时,天下以郦寄为卖友。夫卖友者,谓见利而忘义也。”《梁书.侯景传》:“岂有万乘之主,见利忘义若此者哉?”唐.王勃《送劼弟赴太学序》:“轻进苟动,见利忘义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.神偷寄兴一枝梅》:“似这等人也算做穿窬小人中的大侠了,反比那面是背非,临财苟得,见利忘义,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。”欧阳山《三家巷.二六》:“杨志朴说:‘是呀。流氓政客都是见利忘义的。”


连动 看到有利可图,就不顾良心道德。语本《汉书·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赞》:“当孝文时,天下以郦寄为卖友。夫卖友者,谓见利而忘义也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39:“反比那面是背非,临财苟得,~,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写人的为人处事方面。→见钱眼开 见财起意 临财苟得 ↔见利思义 舍生取义 轻财重义 临财不苟


解释看到私利,就忘记了道义。

出处汉书·郦商传赞》:“当孝文时,天下以郦寄为卖友。夫卖友者,谓见利而忘义也。”

郦商是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时的勇将。刘邦死后,郦商又继续服侍汉惠帝和吕太后。吕太后死后,吕氏家族的人准备谋反,大臣们谋划诛杀吕氏。当时,吕家的重要人物吕禄担任京城卫戍部队北军的首领,驻扎在营中,所以大臣们无法控制北军。太尉周勃就派人劫持郦商,命令他的儿子郦寄去诱骗吕禄,因为郦寄和吕禄关系非常要好。吕禄听信了郦寄的话,跟他外出游玩,周勃才得以进入北军军营,进而控制军队,诛灭了吕氏。当时天下之人都说郦寄出卖了朋友。

东汉的班固不太同意这种看法,他在为郦商父子写完传记后评论说:“在孝文帝时,天下之人都认为是郦寄出卖了朋友。所谓出卖朋友,指的是见利忘义。像郦寄的父亲本身是汉家的功臣,同时又被劫持。郦寄的做法,虽然害了吕禄,却安定了国家,保存了君臣之道和父子之道,这也是无可厚非的。”

近义利令智昏

反义见利思义

例句

吕布是三国勇士,但他的同乡都认为他勇而无谋,见利忘义。


【词语见利忘义】  成语:见利忘义汉语词典:见利忘义

猜你喜欢

  • 硕鼠诗

    源见“硕鼠”。借指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。唐孟郊《赠韩郎中愈》诗:“闻君《硕鼠》诗,吟之泪空滴。”

  • 苏家负郭田

    源见“苏秦六印”。泛指可供温饱的田产。元许有壬《沁园春.次张孟功韵》词:“鬓影星星,人情落落,恰念苏家负郭田。”

  • 山阴访戴

    同“访戴”。宋范成大《李子永赴溧水》诗:“匆匆叶县双凫舄,换却山阴访戴船。”

  • 熊罴嘉梦

    同“熊罴兆”。宋史浩《望海潮.庆八十》词:“熊罴嘉梦,风云享会,磻溪应卜之年。”

  • 归马华山阳

    同“归马放牛”。唐杜甫《有感》诗:“大君先息战,归马华山阳。”

  • 南山隐

    源见“南山雾豹”。比喻隐居伏处,进德修业。唐权德舆《南亭晓坐因以示璩》诗:“迹似南山隐,官从小宰移。”【词语南山隐】   汉语大词典:南山隐

  • 梅题逊

    源见“东阁官梅”。形容梅花茂盛。明袁宏道《舟中看月》诗:“近阁梅题逊,横江鹤姓丁。”

  • 五朵云

    同“五云体”。宋张扩《新安程昭文秀才惠子鹅菱角乳梨并鲍清笔》诗:“新安故人哀我贫,尺素自书五朵云。”【词语五朵云】   汉语大词典:五朵云

  • 清流投浊流

    《新五代史.李振传》载:唐末李振“尝举进士,咸通(唐懿宗年号八六〇-八七四年)、乾符(唐僖宗年号,八七四八七九年)中,连不中,尤愤唐公卿。及裴枢等七人赐死白马驿(天祐二年,九〇五年,朱全忠聚裴枢等朝士

  • 潘郎掷果

    同“潘车盈果”。清徐述夔《五色石.二桥春》:“不异潘郎掷果还,恍疑洗马渡江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