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过犹不及

过犹不及

过分和不及同样不得其正,谓作事须恰到好处。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,子张和子夏两个弟子谁更好一些。孔子说,子张的弱点是做事过头,超过了礼的标准;而子夏又过于拘谨,又常常达不到礼的要求。子贡说,这么说来,子张比子夏强一些。孔子说,他俩都一样,做过了头和没有达到一样。

【出典】:

论语·先进》:“子贡问:‘师与商也孰贤?’子曰:‘师也过,商也不及。’曰:‘然则师愈与?’子曰:‘过犹不及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《荀子·王霸》:“过犹不及也,譬之是犹立曲木而求其影之狂也。” 唐·韩愈《改葬服议》:“俭之与奢,则俭固愈于奢矣。虽然,未若合礼之为懿也。过犹不及,其此类之谓乎。”


主谓 泛指凡事做过了头,就像做得不够一样,都是不好的。谓行事须恰如其分。语出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子贡问:‘师与商也孰贤?’子曰:‘师也过,商也不及。’曰:‘然则师愈与?’子曰:‘过犹不及。’”《镜花缘》14回:“多九公道:‘据老夫看来:这是“~”。大约两耳过长,反觉没用。’”△贬义。用于描写取法不当。→矫枉过正 过为已甚↔恰到好处 恰如其分 适可而止 不为已甚 妙不可言 初写黄庭


解释犹:如同。指事情做得过分,就像做得不够一样,都是不好的。

出处论语·先进》:“子贡问:‘师与商也孰贤?’子曰:‘师也过,商也不及。’曰:‘然则师愈与!’子曰:‘过犹不及。’”

子贡,孔门七十二贤者之一,是孔子的得意门生,比孔子小三十一岁。春秋时期卫国人,姓端木名赐,子贡是他的字。子贡办事通达,善于经商,在孔子周游列国时常救孔子于危难和困顿。师和商也都是孔子的学生。师即颛孙师,字子张,出身微贱,且犯过罪,后经孔子教育成为“显士”,是孔门忠信的楷模。商即子夏,姓卜,名商,字子夏,才思敏捷,以文学著称,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,被后人誉为“孔门十哲”之一。

子贡有一次问孔子:“子张和子夏相比较,哪一个贤能?”孔子说:“子张做事常常显得过头,子夏做事常常显得不够。”子贡说:“既然这样,那么应当是子张略胜一筹了。”孔子摇摇头,说:“事情做得过分,就像做得不够一样,都是不好的。”

例句

面对犯罪分子的侵害,不加防卫固然不对,而防卫过当属于过犹不及,也是不对的。


【词语过犹不及】  成语:过犹不及汉语词典:过犹不及

猜你喜欢

  • 寒荆

    源见“荆钗布裙”。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妻子。明王玉峰《焚香记.军情》:“学生寒荆为我受了无数凄楚,自中榜之后,还不曾见面。”【词语寒荆】   汉语大词典:寒荆

  • 谋于曹社

    源见“曹社之谋”。指阴谋灭人国家。唐杨炯《后周宇文公神道碑》:“士女同叹于商墟,鬼神共谋于曹社。”

  • 美人笑躄

    躄(bì毕):跛子。此典指平原君赵胜的姬妾笑人跛脚,最后被杀头谢罪。后以此典比喻轻宾客而重女色;或比喻嘲笑有残疾的人。平原君(?——前251年),姓赵名胜。是赵惠文王弟弟,因最早封地在平原(今山东平原

  • 鳌负三山

    源见“龙伯钓鳌”。指海上的奇景异观。宋陆游《泛三江海浦》诗:“鳌负三山碧海秋,龙骧万斛放翁游。”

  • 渊底武侯

    源见“卧龙”。借指龙王。宋张耒《仲夏》诗:“云间赵盾益可畏,渊底武侯方熟眠。”

  • 御史乌

    源见“乌府”。美称宿于御史府院柏树上的乌鸟。北周庾信《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》诗:“月落将军树,风惊御史乌。”【典源】《汉书·朱博传》:“又其 (御史)府中列柏树,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,晨去暮来,号曰‘

  • 萤聚帐中

    源见“囊萤照读”。形容勤学苦读。唐 郑立之《哭林杰》诗:“萤聚帐中人已去,鹤离台上月空圆。”

  • 赐北第

    《史记.夏侯婴列传》:“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、鲁元于下邑之间也,乃赐婴县北第(宫殿北面门楼附近的府第)第一,曰“近我”,以尊异之。”孝惠帝及高后赐夏侯婴北第,是对他救孝惠、鲁元的功劳的高度褒奖。后

  • 官样词章

    见“官样文章”。【词语官样词章】  成语:官样词章

  • 半涂而废

    半路上终止。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。《礼记.中庸》:“君子尊道而行,半涂而废,吾弗能已矣。”清 林则徐《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》:“臣等查该三厂开采,虽尚未见成效,然总须该地方官激励厂民,奋勉从事,不可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