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迎刃而解

迎刃而解

如刀劈竹子,前几节劈开之后,下面的向着刀口就分开了。比喻事情容易解决。典出晋杜预之事迹。杜预事迹见前“势如破竹”条。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(公元280年),杜预督军伐吴。所过皆克,吴地百姓纷纷归附,彻底打败吴国时机已到。但是否立即大举攻吴,晋人内部意见却不统一。杜预力主立即伐吴,他说:“当初战国时乐毅凭济西一战而吞并强齐,如今我们兵威已振,战况好比刀劈竹子,前面几节劈开之后,剩下的部分迎着刀口自动解开,没有什么碍手的地方了。”遂继续进兵,攻无不取。当初提反对意见的人为此写信向他道歉。

【出典】:

晋书》1030页《杜预传》卷34:“预曰:‘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,今兵威已振,譬如破竹,数节之后,皆迎刃而解,无复著手处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宋祁《景文集·四五·登科记序》:“性公深博有谋,惠训不倦,善断也如竹,迎刃而解,善教也若草,望风而偃。”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陆判》:“着力如切腐状,迎刃而解。”


偏正 一碰着刀刃就破开了,比喻解决问题非常顺利。《晋书·杜预传》:“今兵威已振,譬如破竹,数节之后,皆~,无复着手处也。”廖辉英《爱情良民》:“可是如果过一阵子,她的心境改变,问题也许反而就~。”△褒义。→水到渠成 易如反掌折槁振落 ↔埴索途 刀过竹解 刃迎缕解一通百解 一了百了 迎刃而理 ↔埴索途 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也作“迎刃冰解”、“迎刃而理”、“迎刃立解”、“迎刃以解”、“应刃而解”。


【词语迎刃而解】  成语:迎刃而解汉语词典:迎刃而解

猜你喜欢

  • 从长商议

    同“从长计议”。《水浒传》六八回:“待救兵到来,从长商议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三:“须与郎从长商议一个计策便好。”见“从长计议”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22:“须与郎~一个计策便好。”【词语从长商议】

  • 项日感梦

    汉牟融《理惑论》载:相传汉明帝梦见神人,身有日光,飞在殿前,欣然悦之。明日博问群臣,此为何神?有通人傅毅曰:“臣闻天竺有得道者,号之曰佛,飞行虚空,身有日光,殆将其神也。”于是上悟,遣使者张骞等人于大

  • 朴悫

    《孔子家语.王言》:“士信民敦而俗朴,男悫而女真。”后以“朴悫”谓人诚实谨慎。《聊斋志异.刘夫人》:“妇云:‘勿须,但觅一朴悫谙练之仆,为公子服役足矣。’”【词语朴悫】   汉语大词典:朴悫

  • 共弊

    同“共敝”。弊通“敝”。唐张籍《赠殷山人》诗:“同袍还共弊,连辔每推先。”【词语共弊】   汉语大词典:共弊

  • 发愤忘食

    形容专心学习而忘了吃饭。楚国官员叶公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他的老师孔子为人怎么样,子路答不出来。孔子知道后,对子路说,你为什么不这样说:他这个人,用功便忘记吃饭,明白一个道理便高兴得忘了忧愁,这样不知不

  • 哀痛诏

    《汉书》卷九十六下《西域传下》:“上(汉武帝)乃下诏,深陈既往之悔,曰:‘前有司奏,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,是重困老弱孤独也。而今又清遣卒田轮台……乃者贰师败,军士死略离散,悲痛常在朕心。’”又《西域传赞

  • 馆娃

    源见“西施”。馆娃宫,春秋时吴王夫差为西施建造。后借指西施。唐李绅《回望馆娃故宫》诗:“因问馆娃何所恨,破吴红脸尚开莲。”亦泛指美女。元 孙周卿《蟾宫曲.题琵琶亭》曲:“妾本是京师馆娃,嫁商人沦落天涯

  • 中途而废

    参见:中道而废见“中道而废”。斯仁《李莲英》:“张之洞心里嘀咕,皇帝继位以来,他实在也没有管多少事,也没有干过几件大件,只是有过一次维新,还~。”【词语中途而废】  成语:中途而废

  • 钟鸣鼎食

    《史记.货殖列传》:“洒削,薄技也,而郅氏鼎食……马医,浅方,张里击钟。此皆诚壹之所致。”又汉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若夫翁伯、浊、质、张里之家,击钟鼎食,连骑相过,东京公侯,壮何能加?”后以“钟鸣鼎食”形

  • 市骨

    同“市骏骨”。宋黄庭坚《寄忠玉提刑》诗:“市骨蕲千里,量珠买娉婷。”【词语市骨】   汉语大词典:市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