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逆鳞

逆鳞

韩非子.说难》:“夫龙之为虫也,柔可狎(柔狎即驯熟的意思;柔,《史记》作扰,驯;狎,习)而骑也。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,若人有婴(同撄,逆触)之者,则必杀人。人主亦有逆鳞,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,则几矣(几,表示数量少,指能做到谏说君王而不触犯的人是很少的。一说,几,近,谓近于善谏,较牵强)。”

古人以龙为人君的象征,韩非以龙之逆鳞不可撄为喻,说明要劝谏君主而不忤其意犯其威是很难做到的,因此触逆鳞也就是非常危险的事。故后以忤逆皇帝之旨,触犯人主之威,叫做“婴逆鳞”。

宋苏轼《谢中书舍人启》:“出而从仕,有狂狷婴鳞之愚。”

陈徐陵《徐孝穆全集》卷二“在北齐与杨仆射书”:“情礼(或作理)之诉,将同逆鳞;忠孝之言,皆应齚舌(《史记.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如此,上必多君有让,不废君。魏其必内愧,杜门齚舌自杀。”又《英雄记》:曹操自齚其舌流血,以失言戒后世。)。”


【典源】《韩非子·说难》:“夫龙之为虫也,柔可狎而骑也,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,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。人主亦有逆鳞,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。”

【今译】 龙这种动物,可以通过驯熟接近来骑它,但它的喉下有逆鳞一尺长,如果人触犯逆鳞它就会杀人。君主也有逆鳞,游说之士如果能不触犯君主的逆鳞就可以成功了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触犯君主而致其发怒。

【典形】 触龙鳞、犯鳞、犯龙鳞、鳞批、逆鳞、批鳞。

【示例】

〔触龙鳞〕 唐·白居易《赠江州李十使君员外》:“仰头惊凤阙,下口触龙鳞。”

〔犯鳞〕 唐·杜牧《梁秀才以早春施次大梁》:“处困羞摇尾,怀忠壮犯鳞。”〔犯龙鳞〕 唐·李白 《猛虎行》:“有策不敢犯龙鳞,窜身南国避胡尘。”

〔鳞批〕 清·杨潮观《魏征破笏再朝天》:“良言偏逆耳,老成人去,谁与鳞批。”

〔逆鳞〕 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论说》:“虽批逆鳞,而功成计合,此上书之善说也。”

〔批鳞〕 清·邵长蘅《题冀渭公所藏梅花诗卷》:“溅血九原仍化碧,批鳞一疏独流丹。”


【词语逆鳞】   汉语词典:逆鳞

猜你喜欢

  • 暮夜四知

    同“暮夜金”。明无名氏《鸣凤记.忠佞异议》:“清白流风,暮夜四知难灭。”【词语暮夜四知】   汉语大词典:暮夜四知

  • 啸云侣

    唐裴铏《传奇.孙恪》载:唐 广德中,有孙恪者游洛中,得袁氏女为室。后十余年,携二子至峡山寺,袁氏欣然易服理妆,诣老僧,持一碧玉环献僧,曰:“此是院中旧物。”僧初不晓,及斋罢,有野猿数十,悲啸扪萝而跃,

  • 腐鼠欲

    源见“鸱得腐鼠”。喻追求权势利禄等的欲望。唐戴叔伦《孤鸿篇》诗:“焉随腐鼠欲,负此云霄期。”

  • 甄神

    源见“洛神”。借指钟爱的美人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弹丝》:“那些个‘阳春白雪’调偏高,赋写甄神醉里邀,风流难过五陵豪。”【词语甄神】   汉语大词典:甄神

  • 中山

    同“中山酒”。南朝 宋谢灵运《拟魏太子邺中集诗.平原侯植》:“中山不知醉,饮德方觉饱。”唐骆宾王《咏云酒》:“无复中山赏,空吟吴会篇。”同“中山狼”。清蒋士铨《桂林霜.完忠》:“不思报再造之洪恩,转欲

  • 玉台一镜

    同“玉镜台”。《群音类选.蓝田记》:“玉台一镜成佳偶,又何须,用珠三斛。”

  • 班女怨

    源见“班姬咏扇”。指失宠的哀怨。唐窦牟《元日喜闻大礼寄上翰林四学士中书六舍人》诗:“忽思班女怨,遥听越人吟。”

  • 破壁

    源见“画龙点睛”。谓画龙点睛后冲破墙壁腾空飞去。比喻打破现状,大展宏图。周恩来《大江歌罢掉头东》诗:“面壁十年图破壁,难酬蹈海亦英雄。”【词语破壁】   汉语大词典:破壁

  •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

    青,青色;蓝,提炼青色的蓝草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比喻学生胜过先生,后人超越前人是事物发展的规律。原文大意是,学习是不可以中途停止的。青色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,但却比蓝草色更浓重;冰凌,是水结成的,但却

  • 触豸

    源见“獬豸冠”。指传说中一种能以其独角辨别邪正的神兽。喻指为官清正,执法严明。元傅若金《奉送达兼善御史赴河南》诗:“立朝防触豸,行路避乘骢。”【词语触豸】   汉语大词典:触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