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逐鹿

逐鹿

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载:汉高祖刘邦征讨陈豨回来,吕后与萧何共谋已将韩信杀死。当刘邦得知蒯通曾教韩信反汉时,便下令逮捕了他,并亲自审讯,要烹杀蒯通。蒯通喊冤,刘邦问他有什么冤枉,蒯通说:“秦之纲绝而维弛(纲维,旧指统治国家的重要法纪),山东(指函谷关、崤山以东)大扰,异姓并起,英俊乌集。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(这里以鹿比喻帝位),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。”蒯通这番话的意思是:秦朝末年,法纪废弛,天下大乱。群雄并起,争夺帝位,谁能力高强,谁才能得到天下。以“逐鹿”比喻群雄并起,争夺天下;今指争夺政权的斗争,

唐.魏征《述怀》诗:“中原初逐鹿,投笔事戎轩。”

李木庵《登屴崱lìzè峰》诗:“中原叱咤鹿争逐,四野昏腾鬼暗纵。”


旧时比喻群雄并起、争夺天下为 “逐鹿”,亦称 “争鹿”。

“鹿”,比喻政权。因此争夺天下谓之 “逐鹿”。“鹿”乃猎取对象,故以喻政权。

汉书·蒯通传》: 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。”“逐鹿”语出于上。颜师古注引张晏云: “以鹿喻帝位。”“逐鹿”或 “争鹿”即谓争帝位、争天下。

此义亦可说成 “鹿死谁手”。

晋书·石勒载记下》: “朕若逢高皇 ( 汉高祖) ,当并驱于中原,未知鹿死谁手。”言与刘邦中原逐鹿,未知谁可得天下。唐·魏徵《述怀》: “中原还逐鹿,投笔事戎轩。”即言中原还在争战,要投笔从戎参战。


【词语逐鹿】   汉语词典:逐鹿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丝白马

    青丝,青色的马缰绳。南朝梁普通年间,有童谣说:“青丝白马寿阳来。”后来侯景叛乱,果然乘坐白马,士兵都穿着青色衣裳。后以“青丝白马”喻指叛乱。侯景(503-552年)字万景,南朝梁怀朔镇(今内蒙古包头东

  • 灵威

    同“灵威丈人”。明夏完淳《寒泛赋》:“未受灵威之简,难逢苍水之精。榜人再唱,客子数惊。”【词语灵威】   汉语大词典:灵威

  • 阿堵物

    南朝.宋.刘义庆撰《世说新语.规箴》:“王夷甫雅尚玄远,常嫉其妇贪浊,口未尝言钱字。妇欲试之,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。夷甫晨起,见钱阂(音hé,阻碍)行,呼婢曰:‘举却阿堵物!’”此说又见《晋书.王衍传》

  • 水弩

    同“含沙蜮”。水弩,蜮的俗称。唐张祜《寄迁客》诗:“溪行防水弩,野店避山魈。”【词语水弩】   汉语大词典:水弩

  • 额手称颂

    同“额手称庆”。《野叟曝言》五十七回:“须臾,任公等喜孜孜的陆续出来,诉说所以,没一个不咋舌惊叹,如醉如梦,额手称颂,欣喜欲狂。”见“额手称庆”。《野叟曝言》57回:“须臾,任公等喜孜孜的陆续出来,诉

  • 小子后生

    指年少后进的人。唐代韩愈《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》:“小子后生,于何考德而问业焉。”并列 后生,男子青年。泛指青年。唐·韩愈《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》:“~,于何考德而问业焉?”△多用指年龄。→后生小子【词语

  • 涣释

    同“涣然冰释”。《隐居通议.骈俪二》引宋 欧圣弼《进〈周礼六官辨〉表》:“臣退揆蒙愚,未能涣释。”【词语涣释】   汉语大词典:涣释

  • 出奇取胜

    同“出奇制胜”。《资治通鉴.后唐庄宗同光元年》:“今用兵岁久,生民疲弊,苟非出奇取胜,大功何由可成!”见“出奇制胜”。【词语出奇取胜】  成语:出奇取胜汉语大词典:出奇取胜

  • 季重旧游

    《文选》卷四十二,三国魏.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昔年疾疫,亲故多离其灾。徐、陈、应、刘,一时俱逝,痛可言邪!昔日游处,行则连舆,止则接席,何曾须臾相失?……谓百年己分,可长共相保。何图数年之间,零落略尽

  • 虬户筱骖

    同“虬户篠骖”。清李慈铭《越缦堂读书记.路史》:“精锐之识,时足以匡正前贤,惟好用僻辞古语,颇近于虬户筱骖。”【词语虬户筱骖】  成语:虬户筱骖汉语大词典:虬户筱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