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晋书.束皙传》:“束皙字广微,阳平元城人。……时有人於嵩高山下得竹简一枚,上两行科斗书,传以相示,莫有知者。司空张华以问皙,皙曰:‘此汉明帝显节陵中策文也。’检验果然,时人伏其博识。”晋朝束皙才学博
去掉官场正服的打扮。指弃官归隐。唐代杜牧《晚晴赋》:“若予者则为何如?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,敖敖休休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。”并列 脱下官帽,摘去佩玉。形容辞官归隐。宋·苏轼《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》:“但当
《庄子.庚桑楚》:“吞舟之鱼,砀而失水,则蚁能苦之。”“吞舟之鱼”,是极言鱼大可以吞舟。后泛指庞然大物。亦用以比喻伟大的贤人。汉.贾谊《吊屈原赋》:“彼寻常之污渎兮,岂容吞舟之鱼。”“吞舟之鱼”又可用
《晋书.羊祜传》:“咸宁初,吴有童谣曰:‘阿童复阿童,衔刀浮渡江,不畏岸上兽,但畏水中龙。’祜闻之曰:‘此必水军有功,但当思应其名耳。’益州刺史王濬,小字阿童,因表留监诸军事,密令修舟楫,为顺流之计。
同“倒屣迎宾”。唐皮日休《初夏即事寄鲁望》诗:“敲门若我访,倒屣欣逢迎。”
源见“当门兰”。比喻贤能之士生性抗直,时有违迕,为上者所不能容忍,势必去之。《南史.齐江夏王锋传》:“江斅闻其死,流涕曰:‘芳兰当门,不得不锄,其《修柏》之赋乎?’”【词语芳兰当门,不得不锄】 成语
《后汉书.楚王英传》:“有司奏英招聚奸猾,造作图谶,擅相官秩,置诸侯王公将军二百石,大逆不道,请诛之……楚狱遂至累年,其辞语相连,自京师亲戚诸侯州郡豪杰及考案吏,阿附相陷,坐死徙者以千数。”后因以“楚
源见“仲蔚蓬蒿”。指贫士的居处。寓含隐居不仕之意。唐骆宾王《夏日游德州赠高四》诗:“聊安张蔚庐,讵扫陈蕃室。”
古代贵显者出行,于道旁设幕布遮蔽风寒尘土或禁人窥视,长者达数十里,称“步障”。《晋书.石崇传》:“崇与贵戚王恺、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。恺以饴沃釜,崇以蜡代薪。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,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
见“排沙简金”。【词语排沙见金】 成语:排沙见金汉语大词典:排沙见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