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郑昭宋聋

郑昭宋聋

左传.宣公十四年》:“楚子(楚庄王)使申舟聘(出使)于齐,曰:‘无假道(借路)于宋。’亦使公子冯聘于晋,不假道于郑。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,曰:‘郑昭宋聋,晋使不害,我则必死。’王曰:‘杀女(你),我伐之。’见犀(申舟之子)而行。及宋,宋止之。华元(宋大夫)曰:‘过我而不假道,鄙我也。鄙我,亡(亡国)也。杀其使者必伐我,伐我亦亡也。亡一也。’乃杀之……秋九月,楚子围宋。”

“郑昭宋聋”,意为郑国明白事理而宋国不明事理。楚王派申舟访齐,路经宋国而不让他向宋借路;同时派公子冯访晋,路经郑国也不让他向郑借路。申舟意识到他得过宋国,郑昭宋聋,情况不同,他自己将遇害。后遂用“郑昭宋聋”表示情况不同,用“宋聋”比喻糊涂不明。

唐.李商隐《五言四十韵》:“下令销秦盗,高谈破宋聋。”康有为《上清帝第五书》:“郑昭宋聋,一以免患,一以召祸。”


并列 比喻情况不同。语出《左传·宣公十四年》:“楚子使申舟聘于齐,曰:‘无假道于宋。’亦使公子冯聘于晋,不假道于郑。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,曰:‘郑昭宋聋,晋使不害,我则必死。’王曰:‘杀女,我伐之。’见犀而行。及宋,宋人止之……乃杀之。”杜预注:“昭,明 也。聋,暗也。”康有为《上清帝第五书》:“~,一以免患,一以召祸。况各国竞骛于聪明,而我岸然自安其愚暗,将以求免,不亦难乎?”△多用于因处事不同而结果也不一样。


【词语郑昭宋聋】  成语:郑昭宋聋汉语词典:郑昭宋聋

猜你喜欢

  • 覆公折足

    源见“折鼎覆?”。比喻不胜重任,败坏公事。晋袁宏《后汉纪.献帝纪二》:“太尉樊稜,司徒许相,皆窃位怀禄,苟进无耻,终无匡救之益,必有覆公折足之患。”主谓 比喻不胜重任,败坏公事。语本《易经·鼎》:“鼎

  • 一麾出守

    南朝 宋颜延之《五君咏.阮始平》:“屡荐不入官,一麾乃出守。”“麾”有“挥斥、排挤”意,谓阮咸受荀勖排斥出为始平太守。“麾”亦有“旌麾”意,故后多以“一麾出守”用作朝官出为外任之典。唐柳宗元《为刘同州

  • 鹅群帖

    源见“换鹅书”。代指王羲之的书法,亦泛指精妙的书帖。清唐孙华《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》:“字仿鹅群帖,文成鸡卵碑。”清 黄鷟来《赠戚笑门》诗:“何时临得鹅群帖,写遍春城绛雪纱?”【词语鹅群帖】   

  • 悖入悖出

    《礼.大学》:“贷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。”后因称财物获得不以正道,又被人巧夺或浪费以尽者为悖入悖出。并列 收入不正者,一定受到不正当的损失。也指胡乱得到的钱,又胡乱地花去。语本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言悖而出

  • 饮牛津

    源见“乘槎”。指天河。宋刘筠《戊申七夕五绝》之四:“淅淅风微素月新,鹊桥横绝饮牛津。”【词语饮牛津】   汉语大词典:饮牛津

  • 蹈海人

    源见“鲁连蹈海”。指战国时鲁仲连。明刘基《感怀》诗之二四:“献纳竟何补,焚坑祸谁因?昂昂采芝士,矫矫蹈海人。”【词语蹈海人】   汉语大词典:蹈海人

  • 京房识律

    《汉书.京房传》:“京房字君明,东郡顿丘人也。……好钟律,知音声。”汉京房好学,最擅长《易》,以风雨寒温为候,各有占验。又好钟律,善知音声。后因以咏术士之典,或用为称美知音明律的人。《文选》卷一八马融

  • 林下

    源见“林下风气”。谓闲雅,超逸。《宣和画谱.人物二》:“童以妇人而能丹青……有文士题童氏画诗曰:‘林下材华虽可尚,笔端人物更清妍。’”【词语林下】   汉语大词典:林下

  • 旌阳宅

    源见“旌阳”。借称修炼成仙之所。宋姜夔《鹧鸪天》词:“旌阳宅里疏疏磬,挂?枫前草草杯。”宋叶適《赠赵季清县丞》诗:“多生有奇姿,名已在仙籍;朝游风后馆,暮返旌阳宅。”【词语旌阳宅】   汉语大词典:旌

  • 曼陀雨

    源见“天花乱坠”。指曼陀罗花。此花在印度视为神圣,特培植寺院中。宋吴潜《念奴娇.三和》词:“同出泥涂,独标玉质,不是曼陀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