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郢书燕说

郢书燕说

比喻以讹传讹,亦喻穿凿附会,曲解原意。楚国郢都有人给燕国相国写信,因为时值晚上,灯光不亮,就对拿蜡烛的人说,举蜡烛。嘴里说着,无意中连“举烛”二字也写到信上。燕相国读后十分高兴。他说,举烛是崇尚光明的意思。所谓崇尚光明,就是要选贤任能。因而将这些话告诉了燕王。燕王很高兴,下令在全国推行,果然将燕国治理好了。韩非子认为,虽说是国家赖此而治,但这并不是郢人写信时的原意。现在的学者研究先贤著作,使用的就是郢书燕说式的方法啊!

【出典】:

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,夜书,火不明,因谓持烛者曰:‘举烛’。而误书‘举烛’。举烛,非书意也,燕相国受书而说之,曰:‘举烛者,尚明也;尚明也者,举贤而任之。’燕相白王,王大悦,国以治。治则治矣,非书意也。今世学者,多似此类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杨慎《升庵诗话》:“子美诗句(汝与东山李白好),正因其自号而称之耳。流俗不知妄改。近世作《大明一统志》,遂以李白入山东人物类,而引杜诗为证,近于郢书燕说矣。”


主谓 郢,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;燕,古国名,这里指燕相。郢地人信中的误写,燕国人却为之作了解释。指穿凿附会,曲解原意。语出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,夜书,火不明,因谓持烛者曰:‘举烛。’而误书‘举烛’。举烛,非书意也。燕相国受书而说之,曰:‘举烛者,尚明也;尚明也者,举贤而任之。’燕相白王,王大悦,国以治。治则治矣,非书意也。今世学者,多似此类。”清·王琦《〈李太白全集〉序》:“自会征经引史,亦不无~之误,或失作者命意修辞之旨。”△贬义。用于比喻,对前人或他人著作的曲解。→穿凿附会 牵强附会望文生义 象文生义 以讹传讹 ↔丝毫不爽


【典源】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郢人有遗 (wei) 燕相国书者,夜书,火不明,因谓持烛者曰:‘举烛。’云而过书‘举烛’,举烛,非书意也。燕相受书而说之曰:‘举烛者,尚明也,尚明也者,举贤而任之。’燕相白王,王大说(悦),国以治。治则治矣,非书意也。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。”

【今译】 楚国有人夜晚给燕国的相国写信,因烛火不明,他对拿烛的人说:“举烛。”因而在信上误写“举烛”二字。燕相得信后恍然有所悟,解释说:“举烛,即言追求开明,政治追求开明,即要选贤任能。”燕相将此意报告燕王,燕王大喜, 并按燕相的建议去做, 于是国家大治。燕国虽然大治,但这并非书信本意。现在治学的人,许多也与此相类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穿凿附会,曲解原意。

【典形】 举烛、燕君书误、燕说、燕郢、郢书。

【示例】

〔举烛〕 清·黄遵宪《杂感》:“多岐道益忘,举烛乃笔误。”

〔燕君书误〕 北周·庾信《对烛赋》:“楚人缨脱尽,燕君书误多。”

〔燕说〕宋·黄庭坚《奉和文潜赠无咎》之二:“谈经用燕说,束弃诸儒传。”

〔燕郢〕 宋·韩希孟《书衣帛诗》:“不意风马牛,复及此燕郢。”

〔郢书〕 清·黄遵宪《杂感》:“燕相说郢书,越人戴章甫。”


【词语郢书燕说】  成语:郢书燕说汉语词典:郢书燕说

猜你喜欢

  • 梦鹿分鹿

    同“梦蕉得鹿”。宋黄庭坚《次韵吉老十小诗》之六:“佳人斗南北,美酒玉东西。梦鹿分真鹿,无鸡应木鸡。”

  • 飞鹗表

    源见“荐鹗”。指进呈推荐贤才的表章。宋苏轼《浣溪沙》词之六:“荐士已闻飞鹗表,报恩应不用蛇珠。”

  • 葛覃

    《诗.周南.葛覃序》:“《葛覃》,后妃之本也。后妃在父母家,则志在于女功之事,躬俭节用……化天下以妇道也。”后因以“葛覃”为女子待嫁闺中之典。汉蔡邕《协和婚赋》:“葛覃恐其失时,摽梅求其庶事。”王闿运

  • 浮生一梦

    同“浮生若梦”。唐李咸用《早秋游山寺》诗:“至理无言了,浮生一梦劳。”见“浮生若梦”。唐·李咸用《早秋游山寺》:“至里无言了,~劳。清风朝复暮,四海自波涛。”【词语浮生一梦】  成语:浮生一梦

  • 怀春

    旧谓少女春情初动,有求偶之意。《诗.召南.野有死麕》:“有女怀春,吉士诱之。”吉士:男子的美称。“怀春”指少女春心始动、初恋情发,有求偶之意。为什么以 “怀春”言此呢?“春”为一年之始,万物萌动之时。

  • 楚冠

    同“獬豸冠”。唐柳宗元《为安南杨侍御祭张都护文》:“既受筐篚,载加命服。赐有楚冠,用惭豸角。”【词语楚冠】   汉语大词典:楚冠

  • 严子

    源见“羊裘钓”。指严光。借指高人隐士。唐岑参《宿关西客舍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征》诗:“滩上思严子,山中忆许由。”【词语严子】   汉语大词典:严子

  • 素丝泣

    同“素丝泪”。明张居正《送黎忠池》诗之二:“愿以皓首期,无为素丝泣。”

  • 新丰酒徒

    《旧唐书.马周传》:“西游长安,宿于新丰逆旅。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,周遂命酒一斗八升,悠然独酌。主人深异之。”唐马周在新丰旅店中虽受到店主的冷遇,但他胸襟开阔,毫不在意,独自饮酒一斗八升,悠然自得。

  • 河间得书多

    《汉书.景十三王传.河间献王传》:“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,修学好古,实事求是。从民得善书,必为好写与之,留其真,加金帛赐以招之。繇(由)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,或有先祖旧书,多奉以奏献王者,故得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