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郢书燕说

郢书燕说

比喻以讹传讹,亦喻穿凿附会,曲解原意。楚国郢都有人给燕国相国写信,因为时值晚上,灯光不亮,就对拿蜡烛的人说,举蜡烛。嘴里说着,无意中连“举烛”二字也写到信上。燕相国读后十分高兴。他说,举烛是崇尚光明的意思。所谓崇尚光明,就是要选贤任能。因而将这些话告诉了燕王。燕王很高兴,下令在全国推行,果然将燕国治理好了。韩非子认为,虽说是国家赖此而治,但这并不是郢人写信时的原意。现在的学者研究先贤著作,使用的就是郢书燕说式的方法啊!

【出典】:

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,夜书,火不明,因谓持烛者曰:‘举烛’。而误书‘举烛’。举烛,非书意也,燕相国受书而说之,曰:‘举烛者,尚明也;尚明也者,举贤而任之。’燕相白王,王大悦,国以治。治则治矣,非书意也。今世学者,多似此类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杨慎《升庵诗话》:“子美诗句(汝与东山李白好),正因其自号而称之耳。流俗不知妄改。近世作《大明一统志》,遂以李白入山东人物类,而引杜诗为证,近于郢书燕说矣。”


主谓 郢,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;燕,古国名,这里指燕相。郢地人信中的误写,燕国人却为之作了解释。指穿凿附会,曲解原意。语出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,夜书,火不明,因谓持烛者曰:‘举烛。’而误书‘举烛’。举烛,非书意也。燕相国受书而说之,曰:‘举烛者,尚明也;尚明也者,举贤而任之。’燕相白王,王大悦,国以治。治则治矣,非书意也。今世学者,多似此类。”清·王琦《〈李太白全集〉序》:“自会征经引史,亦不无~之误,或失作者命意修辞之旨。”△贬义。用于比喻,对前人或他人著作的曲解。→穿凿附会 牵强附会望文生义 象文生义 以讹传讹 ↔丝毫不爽


【典源】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郢人有遗 (wei) 燕相国书者,夜书,火不明,因谓持烛者曰:‘举烛。’云而过书‘举烛’,举烛,非书意也。燕相受书而说之曰:‘举烛者,尚明也,尚明也者,举贤而任之。’燕相白王,王大说(悦),国以治。治则治矣,非书意也。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。”

【今译】 楚国有人夜晚给燕国的相国写信,因烛火不明,他对拿烛的人说:“举烛。”因而在信上误写“举烛”二字。燕相得信后恍然有所悟,解释说:“举烛,即言追求开明,政治追求开明,即要选贤任能。”燕相将此意报告燕王,燕王大喜, 并按燕相的建议去做, 于是国家大治。燕国虽然大治,但这并非书信本意。现在治学的人,许多也与此相类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穿凿附会,曲解原意。

【典形】 举烛、燕君书误、燕说、燕郢、郢书。

【示例】

〔举烛〕 清·黄遵宪《杂感》:“多岐道益忘,举烛乃笔误。”

〔燕君书误〕 北周·庾信《对烛赋》:“楚人缨脱尽,燕君书误多。”

〔燕说〕宋·黄庭坚《奉和文潜赠无咎》之二:“谈经用燕说,束弃诸儒传。”

〔燕郢〕 宋·韩希孟《书衣帛诗》:“不意风马牛,复及此燕郢。”

〔郢书〕 清·黄遵宪《杂感》:“燕相说郢书,越人戴章甫。”


【词语郢书燕说】  成语:郢书燕说汉语词典:郢书燕说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梭折齿

    源见“投梭折齿”。指调戏妇女遭拒被惩。俞锷《呓词示遐九》诗之六:“谁遣秦娥下凤台,风流肯负玉箫才。众中却悔猖狓甚,险被金梭折齿来。”【词语金梭折齿】   汉语大词典:金梭折齿

  • 固哉高叟之为诗

    固:固执,机械。高叟:高老先生。名不详。为:研究。诗:指《诗经》。 高老先生讲诗真是太机械了。 原是孟子批评高叟的话。 后也泛指人治学观点机械片面。语出《孟子.告子下》:“公孙丑问曰:‘高子曰:

  • 持麈尾

    源见“麈尾清谈”。手持麈尾。指准备高谈。唐韦应物《假中枉卢二十二书亦称卧疾》诗:“应笑王戎成俗物,遥持麈尾独徘徊。”

  • 百钱赍

    源见“一钱太守”。称颂地方官为政清廉,深受人民爱戴。清唐孙华《寿王冰庵太守五十韵》:“去无三宿恋,送有百钱赍。”

  • 画荻

    《宋史.欧阳修传》:“(欧阳修)四岁而孤。母郑守节自誓,亲诲之学。家贫,至以荻画地学书。”后以“画荻”作为称颂母教有方的典故。宋.刘克庄《后村集》卷二十三《挽刘母王宜人》诗:“分灯照邻女,画荻训贤郎。

  • 韩寿偷香

    《世说新语.惑溺》载:晋贾充之女与韩寿私通情好,便将家中所藏珍贵异香送给他。不久,贾充发现此事,“乃取女左右婢考问,即以状对。充秘之,以女妻寿。”后“偷香”常与“窃玉”连用,喻指男女暗通私情。唐.刘禹

  • 非熊运

    源见“非熊兆”。指升迁的好官运。金元好问《贾漕东城中隐堂》诗:“明年恰入非熊运,共看青蒲裹画轮。”【词语非熊运】   汉语大词典:非熊运

  • 圯下老

    同“圯上老人”。宋苏轼《和致仕张郎中春昼》:“跪履数从圯下老,逸书闲问济南生。”【词语圯下老】   汉语大词典:圯下老

  • 处士梅

    源见“梅妻鹤子”。雅称梅花。元丁鹤年《樊口隐居》诗:“春深门巷先生柳,雪后园林处士梅。”

  • 犬牙相错

    形容地形交界处参差不齐。《汉书.中山靖王刘胜传》:“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,先帝所以广封连城,犬牙相错者,为盘石宗也。”颜师古注:“错,杂也。言其地相交杂。”清 冯桂芬《江苏减赋记》:“犹详言苏 常犬牙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