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野无遗贤

野无遗贤

尚书.虞书.大禹谟》:“帝曰:‘俞,允若兹。嘉言罔攸伏,野无遗贤,万邦咸宁。’”

尚书》载有“野无遗贤”句,是称颂朝政清明,人才都被录用之意。后遂用为咏清明盛世之典。

唐.唐彦谦《留别四首》其三:“登庸趋俊乂,厕用野无遗。”


主谓 乡野间没有遗弃不用的人才。谓贤才都被录用。后用以称颂人尽其才的清明之治。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帝曰:‘俞,允若兹。嘉言罔攸伏,~,万邦咸宁。’”※遗,不读作wèi。△褒义。多用于称颂清明的朝政。 →人尽其才 ↔重贿轻贤。也作“野没遗贤”、“野无遗才”。


【词语野无遗贤】  成语:野无遗贤汉语词典:野无遗贤

猜你喜欢

  • 斗南人

    同“北斗以南一人”。宋 陈禹义《送张迪功赴南京掾》诗:“诗成建安子,名到斗南人。”

  • 倚玉

    源见“蒹葭玉树”。谓高攀或倚附贤者。唐李白《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》诗:“登龙有直道,倚玉阻芳筵。”唐韩愈《和席八十二韵》:“倚玉难藏拙,吹竽久混真。”【词语倚玉】   汉语大词典:倚玉

  • 蜡屐阮

    源见“阮孚蜡屐”。指对某事物有特殊癖好的人。宋苏轼《试笔》诗:“子石如琢玉,远烟真削黳……是中有所好,而我喜欲迷。既似蜡屐阮,又如锻柳嵇。”

  • 天未丧斯文

    文:指周代文化礼乐制度。此典指孔子说:上天并不要毁灭这种周代文化礼乐制度。后以此典感叹文人遭遇困境;或伤感文人之死。孔子要去陈国(都宛丘,今河南淮阳县),经过卫国匡(今河南长垣县西南)地,由孔子弟子颜

  • 出奴入主

    唐韩愈《原道》:“其言道德仁义者,不入于杨,则入于墨,不入于老,则入于佛;入于彼,必出于此,入者主之,出者奴之。”后以“出奴入主”谓挟门户成见。明沈德符《野获编.吏部》:“近日癸卯甲辰间,径路已分,弹

  • 琵琶胡语

    同“琵琶旧语”。唐杜甫《咏怀古迹》之三:“千载琵琶作胡语,分明怨恨曲中论。”见“琵琶旧语”。唐·杜甫《咏怀古迹》之三:“千载琵琶作胡语,分明怨恨曲中论。”【词语琵琶胡语】  成语:琵琶胡语汉语大词典:

  • 钵龙

    北魏崔鸿《十六国春秋.前秦.僧涉》:“僧涉(一作沙公)者,西域人也……能以秘祝下神龙。每旱,坚(苻坚)常使之咒龙,俄而龙便下钵中,天辄大雨。”后因以“钵龙”为咏高僧之典。清杨焯《游弁山资福寺呈霞胤师》

  • 不得其死然

    然:语气助词。相当于“焉”、“也”。 指人得不到好死。语出《论语.先进》:“若由也,不得其死然。”同书《宪问》:“羿善射,奡荡舟,俱不得其死然。”《资治通鉴.晋纪.成帝咸康三年》胡三省《考异》引《燕

  • 鸣剑

    源见“虎吼龙鸣”。指有灵气的良剑。《后汉书.臧宫传论》:“臧宫、马武之徒,抚鸣剑而抵掌,志驰于伊吾之北矣。”【词语鸣剑】   汉语大词典:鸣剑

  • 杵臼

    《史记.赵世家》:“屠岸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,杀赵朔、赵同、赵括、赵婴齐,皆灭其族。赵朔妻成公姊,有遗腹,走公宫匿。赵朔客曰公孙杵臼,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:‘胡不死?’赵婴曰:‘朔之妇有遗腹,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