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

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

《易.乾传》九五“疏”:“蚕吐丝而商弦绝,铜山崩而洛钟应。”(见《佩文韵府》卷八四“洛钟应”下引)

世说新语.文学》“殷(殷仲堪)曰:‘铜山西崩,灵钟东应,便是《易》耶(上文殷问远公《易》何以为体?答曰:《易》以感为体。故殷又发此问)?”梁刘孝标注引《东方朔传》曰:“孝武皇帝时,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,三日三夜不止。诏问太史待诏(太史,古代掌管记载史事,编写史书,兼管国家典籍、天文历法、祭祀的官吏。待诏,也是官名,原为应伺召对之意,汉代征士优异者待诏金马门。后遂用为官名)王朔。朔言:恐有兵气。更问东方朔,朔曰:‘臣闻铜者山之子,山者铜之母,以阴阳气类言之,子母相感,山恐有崩弛者,故钟先鸣。《易》曰:“鸣鹤在阴,其子和之。”精之至也,其应在后五日内。’居三日,南郡太守上书言,山崩延袤(袤,音máo,纵长,也指横长;延袤,绵延连续)二十馀里。”

铜山崩洛钟应,实际上是山崩地震而产生的共振共鸣。后根据上述传说记载,以“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”表示重大事件相互影响,彼此呼应。

南朝宋刘敬叔《异苑》卷二:“魏时,殿前大钟无故大鸣,人皆异之。以问张华,华曰:‘此蜀郡铜山崩,故钟鸣应之耳。’寻蜀郡上其事,果如华言。”


其他 比喻重大事件互相影响,或同类的集团或个人互相应和。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:“殷曰:‘铜山西崩,灵钟东应。便是易耶?’”刘孝标注引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云,武帝时,未央宫前钟无故自鸣三日,召问朔,朔曰:“铜者山之子,山者铜之母,子母相感,山恐有崩弛者。”三日后,南郡太守上书,言山崩延袤二十余里。※崩,不读作pēng。△多用以表示事件间的因果关系。→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 ↔风马牛不相及


【词语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】  成语: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汉语词典: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

猜你喜欢

  • 甥馆

    《孟子.万章下》:“舜尚见帝(尧)。帝馆甥于贰室。”赵岐注:“贰室,副宫也……《礼》谓妻父曰外舅,谓我舅者,吾谓之甥。尧以女妻舜,故谓舜甥。”后因以指赘婿的住处或女婿家。宋黄庭坚《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

  • 扪疮辄哭

    宋代寇准富贵后抚摸疮痕思母而哭的故事。《记闻录》:“寇莱公少时,不修小节,颇爱鹰犬。太夫人性严,每不胜怒,举秤锤投之中足流血,由是折节从学。及贵,母已亡,每扪其疮痕,辄哭。”寇莱公:寇准,北宋时曾任丞

  • 蟋蟀辞

    《诗经.唐风.蟋蟀.序》:“《蟋蟀》,刺晋僖公也。俭不中礼,故作是诗以闵之,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。此晋也,而谓之唐,本其风俗,忧深思远,俭而用礼,乃有尧之遗风焉。”《蟋蟀》篇讽刺晋僖公“俭不中礼”,希

  • 汉铜仙人

    同“金铜仙人”。元宋无《玉津园弃景钟歌》:“十二盘倾夜月寒,汉铜仙人泪如雨。”

  • 骑竹马

    源见“竹马之好”。指儿童时期的生活与友谊。唐白居易《喜入新年自咏》:“大历年中骑竹马,几人得见会昌春?”前蜀韦庄《途次逢李氏兄弟感旧》诗:“晓傍柳阴骑竹马,夜隈灯影弄先生。”【词语骑竹马】   汉语大

  • 半信半疑

    对于真假是非不能肯定。三国魏嵇康《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》:“苟卜筮所以成相,虎可卜而地可择,何为半信半不信耶?”半不信:即半疑。并列 一半相信一半怀疑。又相信又不相信。语本三国魏·嵇康《答释难宅无吉凶

  • 君子爱人以德

    君子:旧指有修养有名望的人。 君子按道德的要求去爱护人。语出《礼记.檀弓上》:“君子之爱人也以德,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。”《三国志.魏志.荀彧传》:“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,秉忠贞之诚,守退让之

  • 怕热官

    参见:晞辞热官

  • 千夫指

    《汉书.王嘉传》:“里谚曰:‘千人所指,无病而死。’臣常为之寒心。”“千夫指”就是从“千人所指”演变紧缩而成。千夫,是指很多人,千是虚指多数。“千夫指”,是指被众人所指斥责骂的人,即是人民所痛恨的坏人

  • 麻姑搔痒

    传说蔡经见麻姑鸟爪,默念可用来搔背痒,而遭鞭打。《神仙传.麻姑》:“麻姑鸟爪,蔡经见之,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爬背当佳。王方平已知经心中所念,即使人牵经鞭之,谓曰:‘麻姑,神人也,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