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阋墙谇帚

阋墙谇帚

源见“阋墙”。又汉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商君遗礼义,弃仁恩,并心于进取,行之二岁,秦俗日败。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,家贫子壮则出赘。借父耰锄,虑有德;母取箕帚,立而谇语。”谓家庭内部争吵不和。梁启超《新民说》十:“行其庭,草树凌乱然;入其室,器物狼藉然。若是者,虽未见其阋墙谇帚,我知其家必不治。”


并列 阋,争讼,争斗。谇,斥责,诘问。指家庭不和,内部争吵谩骂。梁启超《新民说》10:“行其庭,草树凌乱然;入其室,器物狼藉然。若是者,虽未见其~,我知其家必不治!”△贬义。多用于家庭方面。


【词语阋墙谇帚】  成语:阋墙谇帚汉语词典:阋墙谇帚

猜你喜欢

  • 曲江宴

    五.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三:“曲江大会……其日状元与同年相见后,便请一人为录事。……曲江大会,则先牒教坊请奏,上御紫云楼,垂帘观焉。……故曹松诗云:‘追游若遇三清乐,行从应妨一日春。敕下后人置被袋,例以

  • 分汉廷竹

    同“分虎竹”。唐杜甫《八哀诗.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》诗:“几分汉廷竹,夙拥文侯篲。”

  • 浣纱溪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七引晋 孔晔《会稽记》:“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,得诸暨 罗山卖薪女西施、郑旦,先教习于土城山。山边有石,云是西施浣纱石。”今浙江 绍兴南若耶山下,若耶溪旁有浣纱石,相传西施浣纱于此。后因

  • 怕热官

    参见:晞辞热官

  • 象物知奸

    《左传.宣公三年》:“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。(王孙满)对曰:‘在德不在鼎。昔夏之方有德也,远方图物,贡金九牧,铸鼎象物,百物为之备,使民知神奸。故民入川泽山林,不逢不若。螭魅魍魉,莫能逢之,用能协于上

  • 德不孤必有邻

    《论语.里仁》:“子曰:‘德不孤,必有邻。’”孔子说:“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,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从为友邻。”后因用为尚德之典。《汉书.董仲舒传》:“周公曰:‘复哉复哉’,孔子曰:‘德不孤,必

  • 陶山相

    同“山中宰相”。陶指南朝 梁隐士陶弘景。唐郑谷《蔡处士》诗:“旨趣陶山相,诗篇沈隐侯。”

  • 钧天

    同“钧天广乐”。元傅若金《次韵元日朝贺》:“小儒未得随冠冕,遥听钧天隔彩霞。”【词语钧天】   汉语大词典:钧天

  • 太庙牺

    《庄子.列御寇》:“或聘于庄子,庄子应其使曰:‘子见夫牺牛乎?衣以文绣,食以刍菽;及其牵而入于大(太)庙,虽欲为孤犊,其可得乎!’”太庙牺,是作为天子祖庙太牢供品的牺牛。牢杀前受到很好待遇,但不久即为

  • 箪醪投川

    汉黄石公《三略.上略》载:相传古有良将,得到别人赠送的一箪酒,为了表示与部下共享,把酒倒在河里,让兵士从下游取水饮之。后因以“箪醪投川”为将领爱抚部下、甘苦与共的典故。《文选.张协〈七命〉》:“单醪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