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阎罗包老

阎罗包老

包拯由于刚正无私,得到的美称。阎罗,传说是主管地狱的神,即“阎罗王”、“阎王”。旧时比喻刚直、不畏权势的官吏。包拯(999-1062年),字希仁,庐州合肥(今安徽合肥)人。仁宗时进士。登上仕途后,累迁监察御史。曾建议练兵选将,充实边备,以御契丹。奉使契丹还,历三司户部判官,京东、陕西、河北转运使,入为三司户部副使。后任天章阁待制、龙图阁直学士、河北都转运使,徙知瀛州、扬州等州府。再召入朝,历权知开封府、权御史中丞、三司使。仁宗嘉祐六年(1061年)为枢密副使。包拯为政刚毅,铁面无私,善体恤民情,执法如山。原来的制度规定,告状人须经官吏陈诉,不能直接到堂前申辩,官吏因得从中作弊,欺侮良善。包拯下令敞开官衙大门,使他们亲自到堂前申辩,衙门官吏再不能欺侮他们。当时,一些有权势的太监、贵族在京城建造花园亭榭,侵占惠民河河道,致使河道堵塞不通。恰逢京师发大水,包拯借机将这些建筑全部毁掉。有的手持地契说明某人私增地亩,包拯一一查明,弹劾上奏。包拯性情耿直,嫉恶如仇,从不以虚伪的言词附会、讨好人,也不徇情枉法,对原来亲朋故旧的请托,一概予以拒绝。虽为官,衣物饮食犹如平民一样。不仅自己为官清廉,还要求子孙后代不能当贪官污吏。为此,他特地立下“家训”,说:“后世子孙为官有贪赃枉法的,不能回家,死后不能葬入祖坟。不按我的话做,就不是我的子孙。”由于包拯刚正无私,京城的老百姓作歌谣说:“关节不到,有阎罗包老。”就是说,只有阎罗王和包拯不能用贿赂、请托打通关节。后人常以此指称那些清正的官吏。

【出典】:

宋史》卷316《包拯传》10317-10318页:“拯立朝刚毅,贵戚宦官为之敛手,闻者皆惮之。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,童稚妇女,亦知其名,呼曰‘包待制’。京师为之语曰:‘关节不到,有阎罗包老。’旧制,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。拯开正门,使得至前陈曲直,吏不敢欺。中官势族筑园榭,侵惠民河,以故河塞不通,适京师大水,拯乃悉毁去。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,皆审验劾奏之。……拯性峭直,恶吏苛刻,务敦厚,虽甚嫉恶,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。与人不苟合,不伪辞色悦人,平居无私书,故人、亲党皆绝之。虽贵,衣服、器用、饮食如布衣时。尝曰:‘后世子孙仕宦,有犯赃者,不得放归本家,死不得葬大茔中。不从吾志,非吾子若孙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商三官》:“天将为汝兄弟专生一阎罗包老耶?”


偏正 原指宋代包拯。后亦泛指刚正无私的官员。宋·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卷10:“(包拯)为人刚严,不可干以私,京师为之语曰:‘关节不到,有~。’吏民畏服,远近称之。”明·韦国祯《涌幢小品·墓盗》:“有刚介声,历宦称~云。”△褒义。用于指好官。→刚正不阿 ↔阿谀取容


【词语阎罗包老】  成语:阎罗包老汉语词典:阎罗包老

猜你喜欢

  • 若己推而内之沟中

    内:同“纳”。 好像自己把人推到山沟中似的。 表示自己负有极大的直接责任。语出《孟子.万章上》:“伊尹耕于有莘之野,而乐尧舜之道焉……思天下之民,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,若己推而内之沟中,其自任

  • 黄石符

    同“黄石略”。唐骆宾王《久戍边城有怀京邑》诗:“战士青丝络,将军黄石符。”

  • 杜林驳尧

    《后汉书.杜林传》:“杜林字伯山,扶风茂陵人也。……光武闻林已还三辅,乃征拜侍御史。……明年,大议郊祀制,多以为周郊后稷,汉当祀尧。诏复下公卿议,议者佥同,帝亦然之。林独以为周室之兴,祚由后稷,汉业特

  • 绨袍意

    同“绨袍惠”。宋王安石《和耿天骘》:“故人恋恋绨袍意,岂为哀怜范叔寒。”《聊斋志异.嫦娥》:“曩试君心耳,幸绨袍之意犹存。”

  • 一不作,二不休

    同“一不做,二不休”。《儿女英雄传》六回:“索性让我一不作,二不休,见一个杀一个,见两个杀一双,杀个爽快。”见“一不做,二不休”。老舍《神拳》2幕:“好吧,~! 说吧,叫我干什么?”【词语一不作,二不

  • 锦绣夜行

    源见“衣绣夜行”。谓不能向人显示荣华富贵。宋辛弃疾《临江仙.昨日得家报牡丹渐开》词:“风流人不见,锦绣夜间行。”

  • 马陵书树

    指齐军师孙膑用减灶之计诱庞涓带魏军深追马陵(今河南范县西南),而在树上书写“庞涓死于此树之下”,庞涓兵败自杀。后以此典比喻深算妙计,克敌制胜。公元前342年,魏国攻韩国,韩国向齐国求救,齐派田忌为主将

  • 挺险

    同“铤而走险”。清黄景仁《三月十六日》诗:“嗟我何为亦挺险?脱有不测无此身。”【词语挺险】   汉语大词典:挺险

  • 杯里无蛇

    源见“杯弓蛇影”。谓无疑无惧,不惊不扰。清钱谦益《送马巽倩归会稽》诗:“杯里无蛇我所悉,水中有蟹哪能平?”

  • 泰交

    源见“交泰”。谓君臣之间没有隔阂,上下同心。《明史.余珊传》:“由是大臣顾望,小臣畏惧,上下乖戾,寖成暌孤,而泰交之风息矣。”【词语泰交】   汉语大词典:泰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