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魏公笏

魏公笏

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一:“唐 文宗皇帝谓宰相曰:‘太宗得魏徵,采拾阙遗,弼成圣政。今我得魏謩,于疑似之间,必极匡谏。虽不敢希及贞观之政,庶几处无过之地。今授謩右补阙,委舍人善为之词。’又问謩曰:‘卿家有何图书?’謩曰:‘家书悉无,唯有文贞公笏在。’文宗令进来。郑覃在侧曰:‘在人不在笏。’文宗曰:‘卿浑未晓,但《甘棠》之义,非要笏也。’”后因以“魏公笏”表示先辈政绩卓著和家世荣显。清唐孙华《题晋阳遗像》诗:“先朝剩有魏公笏,老辈仍看郭泰巾。”


【典源】 宋·孙光宪 《北梦琐言》卷一:“唐文宗皇帝谓宰相曰:‘太宗得魏征,采拾阙遗,弼成圣政。今我得魏謩,于疑似之间,必极匡谏。虽不敢希及贞观之政,庶几处无过之地。今授謩右补阙。委舍人善为之词。’又问謩曰:‘卿家有何图书?’謩曰:‘家书悉无,唯有文贞公笏在。’文宗令进来。郑覃在侧曰:‘在人不在笏。’文宗曰:‘卿浑未晓,但甘棠之义,非要笏也。’”《旧唐书·魏謩传》、《新唐书·魏謩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唐代魏謩的五代祖魏征 (封文贞公),是唐太宗时的名相。唐文宗对宰相说:“太宗得到魏征,补拾政事缺漏,辅佐圣政。现在我得到魏謩,也很接近,一定会极力劝谏。虽然不敢企望达到贞观之治,尽可能做到无过失。现授予魏謩右补阙。”又问謩曰:“你家中还有什么遗留的图书?”魏答:“家中图书已无,只有文贞公的笏还在。”文宗让他取来。郑覃在旁说:“在人不在笏。”文宗说:“你不明白,这是仿照古代思念召伯在甘棠树下治事的意思,不是要笏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家世荣显。

【典形】 传家笏、存家芴、魏公笏。

【示例】

〔传家笏〕 清·丘逢甲 《寄怀瑞凤纶》之一:“魏謩帝问传家笏,苏轼天留过岭诗。”

〔存家笏〕 清·钱谦益《瞿五丈星卿挽词》之三:“存家笏是先朝赐,誓墓文应后世传。”

〔魏公笏〕 清·唐孙华《题晋阳遗像》:“先朝剩有魏公笏,老辈仍看郭泰巾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梅妆点额

    同“梅花点额”。宋 刘应雄《木兰花慢.元夕君侯邀赋》词:“梅妆堪点额,觉残雪、未全消。”

  • 皇天无亲,惟德是辅

    老天爷对人无所偏袒,专门辅助有德之人。 旧时歌颂天道正直无私。语出《左传.僖公五年》:“臣闻之,鬼神非人实亲,惟德是依。故《周书》曰:‘皇天无亲,惟德是辅。’”杨伯峻注:“此《逸书》文,伪古文採入《

  • 七奔

    《左传.成公七年》:“吴始伐楚,伐巢,伐徐。子重奔命。马陵之会,吴入州来。子重自郑奔命。子重、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。”春秋时,楚国因受吴国发动的战事影响,楚公子婴齐(子重)、公子侧(子反)一年之内曾七

  • 同舟共济

    比喻同心协力战胜困难。孙子认为,善于用兵的人,能使部队象“率然”;“率然”是常山地方的蛇名。打它的头,尾就来救应,打它的尾,头就来救应,打它的腰,头尾都来救应。请问,可以使军队象蛇一样吗?回答说,可以

  • 直氏偷金枉

    源见“不疑诬金”。称人受诬蒙冤。唐刘长卿《按覆后归睦州赠苗侍御》诗:“直氏偷金枉,于家决狱明。”

  • 凤媒

    源见“琴挑文君”。谓自求婚配。唐骆宾王《棹歌行》:“凤媒羞自托,鸳翼恨难穷。”【词语凤媒】   汉语大词典:凤媒

  • 蛮触交争

    《庄子.则阳》:“有国于蜗之左角者,曰触氏;有国于蜗之右角者,曰蛮氏。时相与争地而战,伏尸数万,逐北,旬有五日而后反。”后因以“蛮触交争”比喻为小事进行无意义争斗。唐白居易《禽虫》诗之七:“蟭螟杀敌蚊

  • 濮上桑间

    源见“桑间濮上”。喻指男女幽会之地。《金云翘传》十回:“良家女妾,深闺寡妇,星前月下,濮上桑间,求一行乐而不可得。”见“桑间濮上”。《野叟曝言》9回:“岂不闻瓜田李下,君子不居,~,诗人所刺。”【词语

  • 蔡裔陨盗

    《晋书.殷浩传.附蔡裔》:“蔡裔者,有勇气,声若雷震。尝有二偷入室,裔拊床一呼,而盗俱陨,故浩委以军锋焉。”晋朝蔡裔,有勇气,声音洪亮,如同雷震。一次有两个偷儿钻进屋中,蔡裔拍床,大吼一声,两个小贼都

  • 成卢

    源见“百万呼卢”。指赌博获胜。清吴伟业《哭志衍》诗:“绝叫忽成卢,众手皆敛却。”【词语成卢】   汉语大词典:成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