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七星岩

七星岩

①在今广东肇庆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高要县“石室山”条:七星岩“连属曲折,列峙如北斗,岩之中亦为石室,容数百人”。

②旧称栖霞洞、碧虚岩、仙迹洞。在今广西桂林市东三里七星山第三峰(天玑峰)半山上。全长约三里,有六洞天、两洞府(玉谿洞府和群仙洞府),雄伟深邃,瑰丽多彩,是桂林最大最奇的岩洞。自隋唐以来即为游览胜地。


(1)在广东省肇庆市星湖湖滨。由七座陡峭的石灰岩组成,布列似北斗七星,故名。其风景以湖岩石洞取胜,有“七岩、八洞、五湖、六岗”之胜。七座石岩从东至西依次名为阆风、玉屏、石室、天柱、蟾蜍、仙掌、阿坡,多天然洞穴。石室岩下的石室洞,阿坡岩下的双源洞,钟乳瑰丽,下贮湖水,在灯光映照下,可乘艇遨游。诸岩北倚山崖,余三面被湖水环抱,景色幽丽。为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主要组成部分。(2)又称栖霞洞、碧虚岩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区东普陀山西侧山腰。原是一段地下河。岩洞雄伟深邃,玉雪晶莹。最宽处43米,最高处27米,洞里常年气温摄氏20℃左右,游程800余米。洞内奇石,如大象卷鼻、狮子戏球、仙人晒网、海水浴金山、南天门、银河鹊桥等,奇幻多姿,十分壮丽。从隋、唐起成为游览胜地,留有题刻诗文120多件。如隋开皇十年(590年)昙迁题的“栖霞洞”榜书,唐显庆四年(659年)佚名者题的“玄玄栖霞之洞”,宋范成大的“碧虚铭”、柯梦得的“迎送神曲”,明张文熙的“第一洞天”等,都很珍贵。建国后经全面修整,洞口新建碧虚、栖霞两亭,面貌一新。

肇庆七星岩风光


猜你喜欢

  • 富霖千户所

    明万历六年 (1578) 置,在今广东云浮市西南富林镇。后废。明万历六年(1578年)置,治今广东省云浮市西南富霖。清顺治十二年(1655年)废。

  • 八柏桥镇

    即八百桥镇。今江苏六合县东北三十里八百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六合县: “八柏桥镇在城东北三十里。”

  • 华岩

    在今湖南道县西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道州:华岩“有两岩对峙,一明一晦”。

  • 楼下营

    明置,属安南所。即今贵州普安县西南楼下镇。

  • 岐亭

    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西陵峡口。《隋书·杨素传》:大举伐陈,“陈南康内史吕仲肃屯岐亭,正据江峡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夷陵州:岐亭“在西陵峡口”。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西陵峡口。隋开皇八年(588年)大举伐陈

  • 水口埠

    俗称单水口。即今广东开平市东北水口镇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开平县图:县(治今苍城镇)东南有水口埠。民国《开平县志》卷4:“东干路由城(今苍城镇)东门渡河,过牛山桥而塘蓢,而几峒,逾古博岭而金村,而簕

  • 卑水县

    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属越嶲郡。治所在今四川美姑县西南。一说在今昭觉县北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张嶷传》: “定笮、台登、卑水三县去郡三百余里,旧出盐铁及漆。” 南齐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四川省

  • 龙口市

    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设龙口特区。1946年改设龙口市。治所即今山东龙口市。1950年撤销,并入黄县。1986年撤销黄县,复设龙口市。在山东省东北部,西北濒临渤海。烟台市代管。面积889平方千米。人

  • 小坝堡

    明置,即今宁夏青铜峡市。1942年宁朔县迁治于此。1960年8月置青铜峡市。

  • 泥洼镇

    在今河北三河市西二十里。明初于此设巡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