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七里涧

七里涧

①在今河北井陉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井陉县:七里涧“在县(今城关镇)东北,诸山溪之水在县北境者,皆汇流于此,南入绵蔓河,霖潦暴作,行路皆绝”。

②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东受谷水,东流至今偃师市西复入谷水。《晋书·陆机传》:太安二年(303),陆机与长沙王乂战于鹿苑,“机军大败,赴七里涧而死者积焉,水为之不流”。即此。

③又名七里谷、曹阳墟。在今河南陕县西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东得七里涧,涧在陕城西七里,故因名焉。其水自南山通河,亦谓之曹阳坑。”

④又名七里关。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七里万金村。《南史·沈约传》:“时贼党郭亮之招集蛮、晋,屯据武陵,武陵太守王镇恶出奔。林子率军讨之,斩亮之于七里涧而纳镇恶。”后因设关于此。


(1)在今河北省井陉县东北。县境北部诸山溪之水皆汇于此涧,向南注入绵蔓河。上有石桥,为往来通道。(2)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汉晋洛阳故城东。古谷水绕洛阳故城,北折南至城东建春门外,屈而东出为七里涧,至鸿池陂东与陂水合,见《水经注·穀水》、《洛阳伽蓝记》。《晋书·武帝纪》:西晋泰始十年(274年)立城东七里涧。太安二年(303年),陆机率兵进逼洛阳,长沙王司马乂拒破之于此。后堙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都县

    即唐纳州都阙县。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南境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纳州都宁郡县八,“都阙”作 “都县”。

  • 龙台镇

    ①唐置,属普州。即今四川安岳县东六十里龙新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复元年(901),“道士杜从法以妖妄诱昌、普、合三州民作乱。王建遣行营兵马使王宗黯将兵三万会东川、武信兵讨之。……西川龙台镇使王宗侃等讨

  • 永兴场

    ①在今福建上杭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上杭县:“永兴场在县东五十里。”②即今四川宜宾县东北永兴镇。清光绪《叙州府志》卷8宜宾县:永兴场在“治东北九十里”。

  • 阿克敦城

    又作敖东城。即今吉林敦化市。民国魏声龢《吉林地志》:“敦化县,土名敖东城,又名阿克敦城。”

  • 北口铺

    明置,属永宁州。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北口乡。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 “新铺”条下:又有“北口铺”等,旧皆戍守外。

  • 牟家坝

    即今陕西南郑县东南牟家坝镇。清乾隆《南郑县志》卷3:南乡有牟家坝。光绪《陕西全省舆地图》南郑县:牟家坝“在城南五十里”。

  • 平乐馆

    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,汉上林苑中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元封六年夏,京师民观角抵于上林平乐馆。”即此。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。为西汉上林苑内宫观之一。元封六年(前105年),京师民观角觝于此。

  • 葫芦墩

    即今台湾省台中县驻地丰原市。连横 《台湾通史·疆域志》 台湾县: “自县治 (今台中市) 北行二十里为葫芦墩,势控大甲,山间之人多至此贸易,亦行军之所必争者。” 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为丰原街。1

  • ①商、周国名。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南。《尚书·牧誓》:“及庸、蜀、羌、髳、微、贞、彭、濮人。”《左传》:文公十六年(前611),楚伐庸,“自庐以往,振廪同食”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沔水“又东过中庐县东。……

  • 苏溪镇

    ①在今湖南新化县西北一百里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②在今湖南桃源县北八十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后废。(1)在浙江省义乌市北部。面积95.6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苏溪,人口 5500。以溪得名。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