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关

三关

①三国蜀汉阳平关(今陕西宁羌县西北)、江关(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)、白水关(今四川青川县东北)的总称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贺邵传》:“近刘氏据三关之险,守重山之固,可谓金城石室。”

②又称义阳三关。南北朝时黄岘、武阳、平靖三关的总称。为南北双方争夺之险隘。 《南齐书·州郡志》 司州:“(宋)泰始中,立州于义阳郡,有三关之隘。”

③五代周以益津、瓦桥、高阳为三关,关北属辽。益津关即今河北霸州市。瓦桥关即今雄县。高阳关在今高阳县东。另说三关中有淤口关(今霸州市东信安镇),无益津关。

④一名外三关。明代称山西境内沿内长城的雁门关、宁武关、偏头关为外三关,与今河北境内沿内长城的居庸关、倒马关、紫荆关(即内三关),并为京师屏障。北边有事,必分别戍守之。

⑤明称今北京市及河北境内沿长城之居庸关、倒马关、紫荆关为内三关,以今山西境内沿长城之雁门关、宁武关、偏头关为外三关。

⑥今山西东南部三个关的总称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:“夫上党之地,有四塞之固,东带三关,西为国蔽。”李贤注:“三关谓上党关、壶口关、石陉关也。”上党关在今屯留县(一说在今晋城南);壶口关在今黎城县东北,石陉关无考(一说即井陉关)。


三个关的总称。(1)即上党关、壶口关、石陉关。均在今山西省。上党关在今屯留县境,一说在今晋城市南;壶口关在今黎城县东北;石陉关无考,一说即井陉关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:“上党之地,有四塞之固,东带三关,西为国蔽。”即此。 (2)即阳平关(今陕西宁强县西北)、白水关(今四川青川县东北)、江关(今重庆市奉节县东)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贺邵传》:“刘氏据三关之险。”即此。(3)即黄岘关(今河南罗山县西南)、平靖关(今信阳市西南)、武阳关(今罗山县南)。均在今河南省境内。见“义阳三关”。(4)即淤口关、益津关、瓦桥关。均在今河北省。淤口关在今霸州市东,益津关在今霸州市,瓦桥关在今雄县西南。五代周显德六年(959年),世宗北伐契丹,取瀛、莫二州,以三关与契丹分界;一说此三关中有草桥关(今河北高阳县东),而无淤口关。(5)明代以今河北省境内沿内长城的居庸关、倒马关、紫荆关为“内三关”,今山西省境内沿内长城的雁门关、宁武关、偏头关为“外三关”。京师恃为外险,北边有事,必分列戍守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晋陵县

    ①西晋永嘉五年 (311) 因避东海王越世子毗讳,改毗陵县置,属毗陵郡。治所即今江苏常州市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为常州治,大业初为毗陵郡治。唐复为常州治。明初并入武进县。②东魏改睢陵县置,为临潼郡

  • 木吉

    即今新疆阿克陶县西南木吉乡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4蒲犁:木吉(庄)在“城北四百里”。

  • 古邳镇

    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。金贞祐三年(1215)下邳县徙治于此,为邳州治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)移治今邳州市北邳城镇,城遂废为镇,移直河巡司驻此。在江苏省睢宁县北部。面积113平方千米。人口6.5

  • 悦城镇

    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改悦城县置,属端溪县。即今广东德庆县东南八十里悦城镇。在广东省德庆县东南部、西江下游北岸。面积221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悦城,人口 4900。 西晋元康年间悦

  • 华林水

    即今江西奉新县南黄沙港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4奉新县“龙溪水”条下:华林水“发源华林山,至冯田渡,与龙溪水合,注于冯水”。

  • 神冈村

    即今广东从化市西南神岗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从化县: “东北有流溪巡检司,本治县北石潭村,后迁神冈村。”

  • 椒山县

    唐渤海国置,属椒州。治所在今朝鲜孟山东山城里。一说在咸镜北道吉州附近。辽徙废。古县名。渤海国置,治今朝鲜孟山东山城里,为椒州治。辽废。

  • 徐水

    ①即今河北徐水县南漕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北平县: “徐水东至高阳入博。” 《水经·滱水注》: 徐水 “西出广昌县东南大岭下。……徐水又径北平县,……徐水又东径蒲城北,又东径清苑城,……徐水又东左合曹

  • 塔拉噶尔河

    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东北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4: “塔尔噶尔水发源,东北流百六十余里有伊西克图水由南来汇,同北流百三十里入伊犁河。”

  • 四海县

    1947年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由延庆县东部及热河省丰宁县西南部析置,治四海冶(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四海镇)。1949年改属察哈尔省。1951年撤销,并入延庆、赤城、滦平三县。旧县名。察哈尔解放区设。1947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