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官寺
亦名三官台。即今湖南慈利县西九十里三官寺乡。三国吴置溇中县于此。
集镇名。在湖南省慈利县西部、烂船溪汇入索水处。三官寺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600。始名三官坛,以有祀天官、地官、水官三神坛得名;后建寺,名三官寺,地以寺名。聚落沿烂船溪北岸和索水东岸分布。产稻、玉米、黄花菜、柑橘。有建材、榨油等厂。集市兴旺,尤以猪、耕牛交易著名。公路通江垭镇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。
亦名三官台。即今湖南慈利县西九十里三官寺乡。三国吴置溇中县于此。
集镇名。在湖南省慈利县西部、烂船溪汇入索水处。三官寺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600。始名三官坛,以有祀天官、地官、水官三神坛得名;后建寺,名三官寺,地以寺名。聚落沿烂船溪北岸和索水东岸分布。产稻、玉米、黄花菜、柑橘。有建材、榨油等厂。集市兴旺,尤以猪、耕牛交易著名。公路通江垭镇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。
在今安徽含山县东北大岘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天监二年(503),北魏元澄统军“寇东关、大岘、淮陵、九山……魏人拔关要、颍川、大岘三城”。在今安徽省含山县东北大岘山上。南朝梁天监二年(503年)北魏元
1912年改赤溪厅置,后属广东粤海道。治所即今广东台山市东南赤溪镇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53年撤销,并入台山县。旧县名。1912年由赤溪直隶厅改置,治赤溪(今广东台山市东南赤溪镇)。1953年撤
即今四川通江县西北平溪镇。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所置红江县后徙治于此。
城名。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北。《后汉书·光武纪》:建武三年(27),“吴汉率七将军与刘永将苏茂战于广乐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古城名。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北。东汉建武二年(26年),更始故将苏茂据广东而臣于刘永;
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。唐李白有《游秋浦白笴陂》诗:“何处夜行好?月明白笴陂。”
在今河北邢台市北。《清 一统志·顺德府一》: 野狐泉 “在邢台县西北十里,下合达活水,二水相交至城北门,名鸳水。……今按: 城北门名国士门,旧为鸳水门,鸳水当离城不远”。
在今辽宁抚顺县东北大伙房水库东南隅铁背山,为铁背山主峰。《明史·神宗纪》:万历四十七年(1619),杨镐以西路大军攻后金,“三月甲申,杜松遇大清兵于吉林崖,战死”。即此。又作吉林冈、极陵山、吉邻山。在
即今四川简阳市北养马镇。民国 《简阳县志》 卷2: 杨马河 “一作养马河。采访册按,《乾隆志》 作杨马河场,距城二十七里”。
①唐至德二年(757)改万安县置,属万全郡。治所在今海南省万宁县北旧州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万安县。②唐广德二年(764)改尚安县置,属同昌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一百十里黑河乡(头道城)。乾元元
在今甘肃秦安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秦州》:束龙峪“在秦安县西北十里。峪中有水,居民引以溉田。其阴有洞产煤,远近取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