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溪山
在今四川蓬安县西南。《明史·田铎传》:弘治二年(1489),铎知蓬州,“州东南有江洲八十二顷,为豪右所据,铎悉以还民。建大小二十四桥,又凿三溪山,以便行者”。
在今四川蓬安县西南。《明史·田铎传》:弘治二年(1489),铎知蓬州,“州东南有江洲八十二顷,为豪右所据,铎悉以还民。建大小二十四桥,又凿三溪山,以便行者”。
在今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东南淇潭湾。《清一统志 ·连州》: 淇潭堡巡司 “在阳山县西北淇潭堡”。在今广东省阳山县西北。清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移青莲巡检司于此,改为淇潭堡巡检司。
亦名大镇。即今四川中江县东南龙台镇。民国《中江县志》卷2:大镇在“治南五十里”。1964年改为龙台镇。
在今山西长治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会昌五年 (845),“诏发昭义骑兵五百、步兵千五百戍振武,节度使卢钧出至裴村饯之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潞安府: “裴村在府西北五里。”(1)古地名。在今山
宋大理置,属永昌府。在今云南施甸县北七里长官司。元属镇康路,后改石甸长官司。
亦作落门聚。在今甘肃武山县东三十里洛门镇。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 汉阳郡冀县: “有雒门聚。” 刘昭补注: “来歙破隗嚣处。”
即大阳关。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。《晋书·姚泓载记》: 东晋义熙十二年 (416)北伐,晋师至成皋,逼洛阳。后秦姚泓派军援洛阳,又遣姚懿 “南屯陕津为之声援”。即此。即“茅津”。
即今甘肃文县西南铁炉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文县: 铁炉寨 “在县南四十里……宋置”。
即覆盎门。汉长安城南面东头一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大白杨、小白杨二村之北。《三辅黄图》卷1:“长安城南出东头第一门曰覆盎门, 一号杜门。……王莽更名曰永清门长茂亭。”
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 “大象山”条:白田山“在马头江南。晋初郡守严高尝欲迁郡治于此。其地产蕉可为布,有蕉岭、蕉坑、蕉溪”。
简称下郭罗克司。在今青海班玛县西吉卡乡。清康熙六十年(1721)置下郭罗克纳卡寨土百户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90:清康熙五十九年(1720)冬十月,清提督岳钟琪等率诸军进攻,“取下郭罗克吉宜卡等处二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