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下岩
在今四川云阳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2云安军:“下岩,旧号云嵓,属万州。今在县西四十里。出荔子。鲁直诗云:僧缘蚕麦去,官散荔枝来。”“上岩在下岩西二里。嵓下镌刻大佛像,列千佛,建阁庄严水滨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云阳县:“上下岩在县西百里。其下岩亦名燕子岩。”
在今四川云阳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2云安军:“下岩,旧号云嵓,属万州。今在县西四十里。出荔子。鲁直诗云:僧缘蚕麦去,官散荔枝来。”“上岩在下岩西二里。嵓下镌刻大佛像,列千佛,建阁庄严水滨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云阳县:“上下岩在县西百里。其下岩亦名燕子岩。”
一名大相国寺。在今河南开封市内。在河南省开封市内。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。战国时为魏公子信陵君故宅。北齐天保六年(555年)在此始修建国寺。唐延和元年(712年)睿宗为纪念他以相王即位,乃赐名大相国寺,并
亦名龙桥山。在今四川武隆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20武龙县: “以邑界武龙山为名。” 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 武龙山 “在涪州东南。…… 《明统志》: 龙桥山在武龙县东五十里。逶迤如龙,下有空洞,即
春秋时晋置,治所即今河南温县东北二十六里武德镇。西汉属河内郡。东魏天平初为武德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89)改为邢丘县。古县名。原为周畿内州邑。西汉置县,治今河南省温县东北武德镇。属河内郡。东魏天平初为
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西南鸳鸯镇。清道光 《江北厅志》 卷8: 鸳鸯场 “去城三十里”。
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凉风洞上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11峨眉县: “首坡名解脱,从出山者释危就坦,至此而尽。……过此为华严寺。”
北魏置,治所在武川县(今河南南召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南召县及方城县西部地。西魏改为蒙州。北魏置,治武川县(今河南南召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南召县地。西魏改置蒙州。
即今四川雷波县西北九十里山棱冈乡。清道光二十年(1840)设普安右营于此。清光绪《雷波厅志》:城“高据山顶,控驭凉山, 田家湾、富主寨诸蛮,一望在目,乃筹边雄镇”。
①清置,属盐城县。即今江苏盐城市西龙冈镇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二》:冈门镇“盐城县西十八里。旧置税课司,今裁”。②在今四川合江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合江县:冈门镇“在县南。路通遵义。万历中,杨应龙之
西魏改建安郡置,治所在京山县(今湖北天门市东北)。北周废。
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南。《越绝书》卷8:“射卒陈音死,葬民西,故曰陈音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