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歇武
清末、民国间由上歇武族分出,驻地在今青海称多县东南。
清末、民国间由上歇武族分出,驻地在今青海称多县东南。
即今吉林东辽县东、东丰县西北界山萨哈岭。为松花江支流辉发河与辽河上游东辽河 (克尔素河) 之分水岭。即“吉林哈达岭”。
①即今河北阜城县东北五十里王集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东安县图:西北有王家集。②即今江苏泗阳县东北王集镇。为通沭阳县孔道。清乾隆《淮安府志》卷5:桃源县有王家集。③即今湖北宜城市北二十四里王集镇。
① 一名中岘山。在今湖北襄樊市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2襄阳府: 中岘山 “在襄阳县西北五里。旧名紫盖山。帅高夔改为中岘山”。②在今湖北当阳市南五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46引 《荆州记》 云: “紫盖山
在今四川仪陇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8蓬州:芳溪馆,“元微之《感梦》诗云:十月初二日,我行蓬州西。三十里有馆,有馆名芳溪”。在今四川省仪陇县南。唐元稹《感梦》诗:“十月初二日,我行蓬州西。三十里有馆,
在今江西宁冈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吉安府永宁县: 郑溪 “在县城 (治今新城镇) 南。亦曰郑溪井。溢流而入鹅岭水”。
即今安徽阜南县北柴集镇。清乾隆 《阜阳县志》 卷4: 柴家集在 “西乡六十里”。
战国燕邑,以涿水得名。即今河北涿州市。《韩非子·有度篇》: “燕襄王以河为境,以蓟为国,袭涿、方城,残齐,平中山。有燕者重,无燕者轻。”即此。秦置涿县。古邑名。战国燕邑。即今河北省涿州市。因境有涿水,
蒙古四大汗国之一。为成吉思汗孙旭烈兀的封地。蒙古宪宗三年(1253),蒙哥汗遣旭烈兀率军西征,攻占报达(今伊拉克巴格达)等地后建立,都帖必力思(今伊朗大不里士)。管辖地域以波斯和小亚细亚为中心,东至阿
唐贞观二十三年 (649) 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治所在庭州莫贺城 (今新疆阜康市东)。永徽二年 (651) 徙治千泉 (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吉尔吉斯山脉北麓库腊加特河上游一带)。辖境相当今新疆沙湾县以西、
一名五藏山、仙潜山。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9汉阳军:九真山“即五藏山。九仙女炼丹于此”。又,仙潜山“即五藏山。咸通八年改为仙潜山。俗呼为九真山”。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中部、索子长河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