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安侯国
①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东海县西北。东汉废。
②西汉置,属城阳国。治所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南三十里。东汉改为东安县。
西汉置,治今江苏省东海县西北罗庄古城北。东汉废。
①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东海县西北。东汉废。
②西汉置,属城阳国。治所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南三十里。东汉改为东安县。
西汉置,治今江苏省东海县西北罗庄古城北。东汉废。
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北牙城镇。明嘉靖中,清湾巡司移驻于此。
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一百二十里,接浙江临安县界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乾化三年(913),“吴行营招讨使李涛帅众二万出千秋岭,攻吴越衣锦军(今浙江临安县)。千秋岭道险狭,钱传瓘使人伐木以断吴军之后而击之,
唐方镇名。至德元年 (756) 置淮南节度使,治所在扬州 (今江苏扬州市)。辖境屡有变动,长期领有扬、楚、滁、和、寿、庐、舒等州,一度领有泗、濠、宿等州。相当今江苏、安徽两省江北、淮南地区的大部分。景
一作牧邑、姆野。在今河南淇县西南、卫辉市 (旧汲县) 东北。
即今湖北秭归县 (剪刀峪) 西北新滩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归州: “东南有南逻口巡检司,后迁于新滩。” 清代宜昌府同知驻此。
地区名。即河西。指今甘肃、青海黄河以西地区。《晋书·张轨传》: “永宁初,出为护羌校尉、凉州刺史,于是鲜卑反叛,寇盗以横,轨到官,即讨破之,斩首万余级。遂威著西州,化行河右。”古地区名。又称河西。指今
在今河北涞源县东南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北宋雍熙三年(986),北伐契丹, 田重进至飞狐北界,命荆嗣出击,“拔上冶、直谷二寨”。即此。
即今浙江开化县西南池淮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开化县:声口溪在“县西二十里。其上流为池淮溪……池淮溪又东为声口溪,复东南流十五里注于金溪”。
在今贵州福泉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平越府杨义司:杉木箐山在“司西五十里。峰峦高峻,苗倚为险。《滇记》:由杉木箐出水西之卧遮龙场,约五十里。又西有撒以河、乌西桥、六归河。皆水西境内之大道也”。
在今山西天镇县北四十八里保平堡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大同府: 保平堡 “嘉靖二十五年设,隆庆六年增修,周一里有奇。……嘉靖三十七年,寇由此入犯,亦备御要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