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燕县
①西晋末改燕县置,治所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三十五里。东晋、十六国时为东燕郡治。北朝属东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胙城县。
②北魏置,属陈留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郸城县东北。北齐废。
古县名。西晋末改燕县置,治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。东晋十六国时为东燕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名胙城县。
①西晋末改燕县置,治所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三十五里。东晋、十六国时为东燕郡治。北朝属东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胙城县。
②北魏置,属陈留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郸城县东北。北齐废。
古县名。西晋末改燕县置,治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。东晋十六国时为东燕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名胙城县。
1946年由依兰县刁翎镇、三道通一带析置,属合江省。治所在刁翎镇(今黑龙江林口县西北刁翎镇)。1949年1月撤销,并入林口县。旧县名。东北解放区设。1947年由依兰县析置,治刁翎镇(今黑龙江省林口县北
简称左厢监军司。亦名神勇军、神猛军。西夏置,治所在弥陀洞(今陕西榆林市东南,一说在内蒙古乌审旗海流图庙一带)。元废。西夏置,治弥陀洞(今陕西榆林市东南)。元废。
在今甘肃庄浪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5平凉府:“阳三川在庄浪县西南七十里。山阳有三川,故名。”
公元前206年秦既亡,项羽分天下王诸侯,以梁、楚地九郡自立为西楚霸王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、《汉书·项籍传》 皆不详九郡之目, 自古考史者不一其说,当以姚鼎《项羽王九郡考》之说为是。计梁地两郡:砀郡、东
即今台湾省台北市东松山区。原为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猫里锡口社,清嘉庆二十年 (1815) 改为锡口,因旧社为名。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松山。
一名安多罗。在今新疆民丰县东北安迪尔兰干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67:安得月河“北流一百四十里至安得悦牧场,又曲折西北一百八十里伏于安得月庄北戈壁”。
①东晋置,属东官郡。治所即今广东海丰县。以海产丰盛而名。隋改属龙川郡。唐属循州。五代南汉属祯州。宋属惠州。元属惠州路。明属惠州府。民国初属广东潮循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②明永乐初改东无棣县置,属武
又名鹿洞。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十四里庐山五老峰下山谷中。《寰宇记》卷111江州德化县:白鹿洞“在庐山东南,本李渤书堂,今为学宫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5南康军:白鹿洞书堂“唐李渤与兄涉偕隐于此山,尝养一白鹿
即今安徽寿县南堰口镇。清乾隆 《寿州志》 卷1南乡 《市集》: 堰口集 “离城五十里”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置,属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。治所在今四川珙县。一说在今珙县西南六十里下罗乡(老堡场)。明废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,治今四川省珙县。属叙南宣抚司。元末明玉珍改为珙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