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黄寺
在今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黄寺路北。为清顺治八年(1651)敕建,名普静禅林,是活佛脑木汗驻锡之所。后因寺西又建一座藏传佛教寺院西黄寺,普静禅林遂称为东黄寺。该寺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。
在今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黄寺路北。为清顺治八年(1651)敕建,名普静禅林,是活佛脑木汗驻锡之所。后因寺西又建一座藏传佛教寺院西黄寺,普静禅林遂称为东黄寺。该寺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。
即今湖北枝江县西十四里长江北岸董市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枝江县: 董塘口镇 “在县东六十里。商贾贸易聚集于此”。
即今湖北竹溪县东南向家坝镇。清有千总、额外外委驻防。
清置,即今贵州福泉县南二十里马场坪镇。
在今山东荣成市南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东北之美者,有斥山之文皮焉。”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斥山“取海滨广斥之义”。集镇名。在山东省荣成市境南部。属石岛镇。人口 3500。为原斥山镇人民政府驻地。相传明成
隋开皇六年 (586) 改卫国县置,属齐州。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南 (绣惠镇西南四十里鸡山东)。《元和志》 卷10亭山县: “县东南有亭山,因以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齐郡。唐元和十五年 (820) 并入章
亦名三官台。即今湖南慈利县西九十里三官寺乡。三国吴置溇中县于此。集镇名。在湖南省慈利县西部、烂船溪汇入索水处。三官寺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600。始名三官坛,以有祀天官、地官、水官三神坛得名;后建寺,
在今云南南华县东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镇南州:石吠山在“州东南二十里。产煤炭。相传上有石如犬,凶年则吠”。
在今四川新都县南十里毗河上,为通成都之要道。《晋书·李特载记》: 太安初,李特攻成都,“使李骧与李攀、任回、李恭屯军毗桥,以备罗尚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咸通十一年 (870),南诏攻成都,“王昼以兴元
在今广西武宣县西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65引《岭表录》云:“象州武仙县, 旧有神仙集众高山,羽驾时见。如建州武夷山, 皆有仙人换骨函在。”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:武仙县“有仙人山”。
①即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南境之红碱淖。《明史·鞑靼传》:成化九年(1473)秋,“满都鲁等与孛罗忽并寇韦州,王越侦知敌尽行,其老弱巢红盐池,乃与许宁及游击周玉率轻骑昼夜疾驰至,分薄其营,前后夹击,大破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