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河山
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半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镇远府镇远县:“东有中河山, 以两水夹流而名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镇远县:中河山“元置镇远军民总管府, 以授田氏,治中河山上,即此”。
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半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镇远府镇远县:“东有中河山, 以两水夹流而名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镇远县:中河山“元置镇远军民总管府, 以授田氏,治中河山上,即此”。
古为肃慎。北魏为勿吉。隋唐称为靺鞨。分布在今吉林长白山以北,松花江、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,东至海。《隋书·东夷传·靺鞨》: 凡粟末、伯咄、安车骨、拂涅、号室、黑水、白山七部,“而黑水部尤为劲健”。
隋开皇六年 (586) 改临朐县置,属齐州。治所即今山东临朐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0临朐县: 逢山县“取县西逢山为名”。大业二年 (606) 复改临朐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改临朐县置,治今山
①唐乾封元年(666)改博城县置,属兖州。治所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。总章元年(668)复改博城县,神龙元年(705)又改乾封县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徙治岱岳镇(今泰安市)。大中祥符元年(10
①泛指今黄河以北地区。《史记· 乐毅列传》: 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,“起兵击齐。以天之道,先王之灵,河北之地随先王而举之济上。济上之军受命击齐,大败齐人”。②战国时指齐国之黄河以北,今河北东光、盐山及山
即今福建长乐市驻地吴航镇。唐上元元年(760)长乐县迁治于此。
在今四川乐山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嘉定州: 凌云驿在 “州治东,水驿也”。驿以凌云山寺为名。
一作剅津关。隋义宁元年 (617) 置,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三十八里老城西北。唐贞观元年(627) 废。隋末置,在今河南省灵宝市旧灵宝西北。唐贞观初废。
在今山东禹城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禹城县:“刘普马驿,旧置于县西十五里。成化十一年,迁于县治南。”
在今山西新绛县西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赵襄子惧,乃奔保晋阳。原过从,后,至于王泽。”《括地志》:“王泽在绛州正平县南七里也。”在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南。西通汾水,上有王桥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襄子奔保晋
在今江西会昌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会昌县: 荣阳水 “在县东南。上流会东水及上辅水,共流一百九十里抵广东海阳县界会韩江入海”。《清 一统志 ·赣州府一》: 荣阳水 “源出军门岭南,东南流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