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峰岭
在今浙江缙云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缙云县:丹峰岭“在县治南。元曰云塘驿,在县北三里。明初迁于县南,改今名”。
在今浙江缙云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缙云县:丹峰岭“在县治南。元曰云塘驿,在县北三里。明初迁于县南,改今名”。
即化龙山。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内江县: 化龙山,“ 《志》 云: 在县西二里。山极幽胜。一名朔龙山”。
北宋至道三年 (997) 置,治所在并州(后改太原府,今山西太原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内长城以南,龙门山、稷山、绛县、垣曲一线以北及陕西佳县以北地区。金天会六年 (1128) 分为南、北两路。北路治太原
在今广西西林县东皿帖村南。《清一统志·泗城府》:皿铁隘“在西林县西一百里。路最险要,外通云南广南府”。
亦作朱良桥市。即今湖南宁乡县东北朱良桥乡。清同治《宁乡县志》卷6:朱市“在县东北六十里朱良桥”。集镇名。在湖北省宜城市西部、蛮河北岸。属小河镇。人口 3000。因居民朱姓居多,故名。为原朱市镇人民政府
①西魏置,治所在丰乡县 (今湖北荆门市东南马良镇)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治所在章山县 (今荆门市东南马良镇)。七年 (624)废。②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治所在延川县 (今
在今广东始兴县南。《水经· 溱水注》: “ (邪阶) 水出县东南邪阶山。水有别源曰巢头,重岭衿泷,湍奔相属,祖源双注,合为一川。水侧有鼻天子城,鼻天子,所未闻也。” 据 《路史》: 鼻天子,即象。《寰
①东晋咸和六年(331)置,属东官郡。治所在今广东兴宁市西北龙田镇西三里。一说今五华县西北华城镇雷公墩。以兴宁江为名。隋属龙川郡。唐属循州,移治今兴宁市西北龙田镇。五代南汉乾亨初改为齐昌县。北宋天禧二
在今陕西凤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周显德二年 (955),王景伐蜀,“遣裨将张建雄将兵二千抵黄花”。即此。
即鸾州。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北二十里。
在今四川宜宾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叙州府一》:天仓山“在宜宾县西二里。上有前代屯兵墩台遗迹。崖壁间有唐乾符二年詹居秀修复古戎州道记。其北有天仓滩,相近大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