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子山
①即今安徽青阳县西南九华山。李白《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》诗序云:“青阳县有九子山,山高数千丈,上有九峰如莲华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05青阳县:九华山“在县南二十里,旧名九子山。……又按顾野王《舆地志》云:其山上有九峰,千仞壁立,周回二百里,高一千丈,出碧鸡之类”。故名九子。
②在今四川南部县南七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5阆州:九子山,“《元和郡县志》云:在南部县东九十里。有九峰因名。又名九陇山”。
①即今安徽青阳县西南九华山。李白《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》诗序云:“青阳县有九子山,山高数千丈,上有九峰如莲华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05青阳县:九华山“在县南二十里,旧名九子山。……又按顾野王《舆地志》云:其山上有九峰,千仞壁立,周回二百里,高一千丈,出碧鸡之类”。故名九子。
②在今四川南部县南七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5阆州:九子山,“《元和郡县志》云:在南部县东九十里。有九峰因名。又名九陇山”。
一名三垂山。在今山西潞城县西二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开平二年(908),“晋王伏兵三垂冈下,诘旦大雾,进兵直抵夹寨”。即此。即“三垂山”。
①即今辽宁北票市东帽子山。民国 《朝阳县志》卷12: 莲花山 “距县百八十余里,位于县治之东北,高可七八里,石峰层立,望若已开之莲花,故名”。山峰之东南面,石壁陡立约三四十丈,下有石洞三: 曰乾洞、曰
即今内蒙古扎兰屯市。清属布特哈总管管辖,光绪二十年(1894)后属布特哈副都统管辖。1915年设扎兰屯稽垦局, 1925年改为雅鲁设治局,1929年改雅鲁县,属黑龙江省。1934年改设布特哈旗,194
东汉建安五年 (200) 分由拳、海盐县置海昌屯田都尉,属吴郡。治所在今浙江海宁市盐官镇南二十里 (已沦于杭州湾海中)。三国吴黄武四年(225) 改置盐官县。
在今湖南常德市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武陵县: “又北百一十九里有津石陂,本圣历初,令崔嗣业开,(李) 翱、(温) 造亦从而增之,溉田九百顷。”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北。武周圣历初,朗州武陵令崔嗣业所开,后又
在今云南姚安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姚安军民府:七淜“在府城西南。土人称陂堰为淜,凡七,皆前代所筑,潴水灌田,民皆赖之”。
春秋宋地。在今河南商丘县南。《左传》: 成公十五年 (前576),“登丘而望之,则驰。骋而从之,则决睢澨,闭门登陴矣”。杜注: “澨,水涯。”
唐武德三年(620)改白鹿县置,属雍州。治所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三十二里石门村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改白鹿县置,治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。属雍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
在今河南修武县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9修武县: 预河 “积涝而成,东注于卫辉府之卫河”。
在今河北青县南大盘古村附近。《新定九域志》 卷2乾宁军: “盘古沟,水深三丈,天旱不涸。”并有 “盘古墓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3青县“卫河” 条下: “又有盘古沟,在县南十五里。东流入御河。虽旱不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