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江苏淮阴市南韩城村。《寰宇记》 卷124楚州山阳县: 韩信城,“信本此县人,其冢宅处所并存。后受封为侯,因筑此城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淮安府: 韩信城 “相传韩信受封时所筑。元至正十六年,张士诚遣
①南朝梁置,治所在威城县 (今广东郁南县南)。隋改为罗阳县。②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晏州置,治所在思峨县(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兴文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兴文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晏州。(1)南
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南蒲石河口东岸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引贾耽 《道里记》: “自鸭渌江口舟行百余里,乃小舫泝流东北三十里至泊汋口。” 即是。或云泊汋口与泊汋城为一地。一说即泊汋城,今辽宁省丹东市
即今新疆奇台县东北北塔山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22: 拜塔克 (塔克,维吾尔语意为山)“在镇西府西北境之哈布塔克西一百十五里。……盖天山分支也”。
明永乐十年(1412)置, 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桦川县东北宛里城。后废。明永乐十年(1412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桦川市东北古城。后废。
即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东北腊普河,北流转东汇入金沙江。“腊普” 又作 “喇普”,藏语意即神川。《新唐书·南诏传》: “牟寻遽遣兵五千人戍吐蕃。乃自将数万踵其后,昼夜兼行,乘其无备,大破吐蕃于神川,遂断
1945年9月置,省会在辽源县(今吉林辽源市)。辖四平市、辽源、北丰、西丰、开原、彰武、法库、康平、昌图、梨树、通辽、开通、瞻榆、安广、洮南、突泉、洮安、镇东、长岭十八县及科尔沁右翼前旗、科尔沁右翼中
唐贞元初建,在今湖北浠水县东北二里。《东坡志林》: 清泉寺 “有王逸少洗笔泉,水极甘,下临兰溪,溪水西流”。
即南华山。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四十里大坡村。巍峨挺拔,双峰对峙,为当地著名风景名胜区。
或称不剌、怕剌、普剌。宋、金时为西辽属地。在今新疆博乐市附近。元刘郁《西使记》:“西南行过孛罗城,所种皆麦稻。……城居肆囿间错,土屋窗户皆琉璃。”元属察合台汗国。见刘郁《西使记》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