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交城县

交城县

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属并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古交市。《元和志》卷13交城县:“取古交城为名。”唐天授二年(691)移治却波村(今交城县)。开元十一年(723)属太原府。元属冀宁路。明属太原府。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中部、吕梁山东麓。属吕梁市。面积 1822 平方千米。人口20.9万。辖6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天宁镇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析晋阳县置交城县,因汾、孔二河交汇于此得名。清雍正《山西通志》:交城县“以东北汾、孔二河交流,故名”。属并州,治今古交市。武周天授二年(691年)县治迁今址。唐开元十一年(723年)后属太原府。五代因之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于县置大通监,天圣元年(1023年)改为交城监,明道二年(1033年)复旧名。金废监,交城县属太原府。元初属太原路,大德九年(1305年)属冀宁路。明、清属太原府。1914年属冀宁道。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1年分置交东、交西二县。1945年复并为交城县。1949年属汾阳专区,1951年属榆次专区,1958年与文水、汾阳二县并为汾阳县,属晋中专区。1960年恢复原制。1971年属吕梁地区。2003年属吕梁市。地处晋中盆地西部。文峪河、磁窑河、葫芦河、西冶河、瓦窑河、白石南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莜麦、豆类、棉花等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锰、铝土、铜、石英、石棉、大理石、石灰石、耐火黏土等。工业有煤炭、冶金、化工、机械、五金、酿酒、电力、皮革等。太交高速公路、307国道经此。名胜古迹有玄中寺、天宁寺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支塘镇

    即今江苏常熟市东南支塘镇。南朝梁置兴国县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常熟县:“元末张士诚开浚白茅,因故址筑城,周五里,曰支塘城。今为支塘市,城址犹存, 自昔为戍守处。”在江苏省常熟市东部,白茆塘、盐

  • 伏里其卫

    明永乐七年(1409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罗河入乌苏里江的霍尔附近。后废。

  • 押儿牵

    又作鸦儿看、牙儿干。即今新疆莎车县。《元史· 曷思麦里传》: 曷思麦里从哲伯攻克及蛮,“若可失哈儿、押儿牵、斡端诸城,皆望风降附”。即“鸦儿看”。

  • 洛宁县

    1914年改永宁县置,属河南河洛道。治所即今河南洛宁县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在河南省西部。属洛阳市。面积2305.5平方千米。人口44.9万。辖3镇、1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魏文帝时置北宜阳县

  • 南北堰

    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灵川县: 南北堰,“ 《志》 云: 去城 (今三街镇)皆三里,灌田二千余顷”。

  • 狼山县

    ①唐渤海国置,属晴州。治所在今朝鲜狼林山附近。辽徙废。②1944年改狼山设治局置,属绥远县。治所在永安堡 (今内蒙古临河市北狼山镇)。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1958年撤销,并入杭锦后旗。(1)古

  • 洪雅县

    ①北周武帝时改齐乐县置,属齐通郡。治所在今四川丹棱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32洪雅县: “县西有洪雅川,以名县。” 隋开皇十三年 (593) 改为丹棱县。②隋开皇十三年 (593) 置,属嘉州。治所即今四川

  • 贵阳府

    明隆庆三年 (1569) 改程番府置,属贵州宣慰司。治所在贵竹长官司 (后改置新贵县,即今贵州贵阳市)。清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增置贵筑县,与新贵县同为贵阳府治 (后省新贵入贵筑)。辖境相当今贵

  • 洨水

    ①即今河北南部洨河。源出河北井陉县东南。东南流至宁晋县南合沙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常山郡石邑县: “井陉山在西,洨水所出,东南至廮陶入泜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一》: 洨河,“ 《旧志》:洨水上源有四

  • 苏满卡

    清帕米尔八卡之一。光绪十五年(1889)置,在帕米尔西南部雅什库勒北苏满。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5:“十五年又设苏满一卡于伊西洱库尔淖尔北十里。”后被俄国侵占,今属塔吉克斯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