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山东禹城市。唐乾元二年(759)禹城县迁治于此。《寰宇记》卷19齐州禹城县载:“乾元二年逆党史思明侵河南,守将李铣于长清县界边家口决大河,东至县, 因而沦溺,今理迁善村。”
北宋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在今广西龙州县境。后废。
清雍正八年 (1730) 筑。在今蒙古国科布多省西北科布多河畔。乾隆后为科布多参赞大臣驻地,乾隆二十八年 (1763) 因水灾移至布杨图河旁,即今蒙古国科布多省省会。在科布多河畔,清雍正八年(1730
明洪武中置,治所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北沙营乡。清废。
又名椒陂镇。北宋置,属汝阴县。在今安徽阜南县东北四十里焦坡集。宋欧阳修有 《忆焦陂》诗。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北部。面积67.7平方千米。人口5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焦陂,人口5720。古时焦姓聚居于此,得名
指今青海湟水两岸之地。汉时为羌、汉、月氏胡等族杂居处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 充国将四万骑屯缘边九郡。时羌降者万余人,充国上书武帝,“金城、湟中谷斛八钱,吾谓耿 (司农) 中丞,籴二百万斛谷,羌人不敢动
在今北京市房山区上方山锦绣峰西。下有毗卢庵,为七十二庵之一。清 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130引 《徐文长集》: “自欢喜台拾级而升,凡九折,尽三百级,始达毗卢顶。”
在今江苏沛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沛县:飞云桥“在城南。泡水经其下,入泗水。为往来津要。明正德四年,大河决于此,入运河。嘉靖八年,飞云桥之水北徙入鱼台。三十七年,支流复冲入飞云桥。四十四年,泛滥益
今山东济南市向以泉城著称于世。元代于钦《汇波楼记略》云: “济南山水甲齐鲁,泉甲天下”。其所著《齐乘》卷2“大明湖”条载:“历下名泉有曰金线、曰皇华、曰柳絮、曰卧牛、曰东高、曰漱玉、曰无忧、曰石湾、曰
又作独洛河、独乐水、独逻河。即今蒙古国境内土拉河。